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怀念,草根可以靠产品价值观创业成功的那些日子;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怀念,平民子女可以通过教育和个人努力改变家庭命运的那些日子。 是的,追热点了,不管你们信不信吧,这个标题我6月26日就列在后台了,但今天才动笔。 我一直认为,创业首先是个价值观的事情,正如某知名企业说到的(此处称谓参见人民日报),“服务好你的用户,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以前,我翻过互联网旧账,那篇文章也在网上传播很广,实际上早期互联网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就是,没有资源的战胜有资源的,没有背景的战胜有背景的。 其实第一次互联网热潮的时候,当时兴起一个词,烧.com,也有一批这样的创业企业,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和烧钱打造商业模式,但很快大潮退去,这些烧钱的模式各个原形毕露,黯然收场,但草莽出英雄,各种草根创业者,各种真正做好产品,扎实做用户的公司逐渐脱颖而出。 不拼爹,不拼资源,拼能力和判断力,这是为什么我当年特别喜欢互联网行业的原因。 早期的国内互联网巨头,不要说本土工程师的创业公司如丁磊,马化腾这样的,就算是以美国海归为背景的公司,其实真心说,花钱也不多。烧钱最狠的那些早就销声匿迹了。淘宝和ebay比拼的时候,算是花了一些钱,但当时淘宝的资金和背景资源,其实是远逊于ebay的,这个历史我记得旧文写过,不赘述了。
但后来慢慢这个环境就变了,从58和赶集大战起,资金成为市场竞争中重要的武器。但这时候,还是产品为主,资源为辅,之后百团大战,对资金的依赖度更高,不过美团最终脱颖而出,却并不是因为他们手里钱最多。然后到了共享经济,o2o时代,滴滴快的血拼,基本上,资金和资源的决定性,已经逐渐有超过产品本身的趋势。但直到现在摩拜和ofo,固然是在拼烧钱,双方还是会把产品理念之争放在前面来讲。 我以前吹过牛,虽然我自己创业不是很成功,但是我身边有非常多成功创业的典范,我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成功者,背景,学识,技能各不相同,但学习能力都很强,此外,创业的价值观很正。我跟一些投资人也说,如果创业者价值观不正,是不值得投资的。 但乐视是个例外,它冲击了我的价值观。从某种意义来说,从乐视开始,我觉得我对互联网失去了判断力。 我印象里,乐视是第一个国内上市的互联网概念公司,以前也有海虹控股这样炒作互联网概念的,但完全以互联网概念上市的,乐视应该是第一个。那问题来了,是不是因为乐视做的优秀,所以才抢了第一呢? 很多人都知道,乐视上市的时候,只是一个视频网站,而且连国内前三好像都排不上。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国内上市都很难,偏偏它能最早上市?我只能说,深不可测。有没有权钱交易?有没有利益输送?屏蔽词太多,我胆子小,不敢分析,那我只说一点,当年贾老板躲海外好久不敢回来,为什么?中间又发生了什么?点到为止吧。 乐视上市后,股市成了提款机,视频风头过去了,炒智能硬件,做电视;小米火了,做手机,IP火了,炒体育和影视版权;共享经济火了,炒专车服务;到后来,特斯拉火了,炒电动车。当这些都不足以割韭菜时,谈生态化反。 还好意思说自己圈钱不够,还假惺惺说创业不易。 以前,我热爱互联网,是因为这里不拼爹,不拼资源,英雄不问出身。但这样的互联网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了。 会做的不如会说的。ppt比产品重要,融资比产品重要,背景比产品重要,互联网行业逐渐变成了房地产行业。会写ppt,会演讲,会抱大腿,会搞关系,会利益输送,会权钱交易,会政府关系,逐渐成为行业竞争力。 当然,有朋友会说,其实乐视没那么差,乐视的产品还是不错的,但我们看这个是事情,是追溯因果。 曾经的逻辑是这样的,服务好你的用户,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现在的逻辑变成了这样,搞定你的投资人、证监会,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是的,乐视的某些产品,可以说,还不错,但我们知道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建立在产品上,而是融资能力上。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个电信做计费,营帐,呼叫中心系统的企业做事,实话说,这个企业技术底蕴不错,员工很踏实,敬业,公司福利也都很好,但核心一点,他们的竞争力来自于大老板的背景和关系,只能说这个大老板对员工还可以,也舍得投入资金研究技术,但,这种竞争力,不是我所信奉的互联网价值观。 也有不少人说创业不易,多理解多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