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起名“东华诚信”那一刻起,薛向东就开始坚持用“诚信”来铸造自己的品牌,而公司也始终坚持以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及信息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我的宗旨就是不求大而全,只求立足本行业,精耕细作。”他说。 不过那时候,中关村鱼目混杂,不仅有“民营科技第一人”陈春先、联想柳总等日后的大佬,更有倒卖发票的骗子。薛向东呢?只有一间不足30平米的办公室,两个员工,两台电脑,“怎么看怎么也像骗子。” 此后,公司成立了半年,一个客户都没找到。每次薛向东抱着一大堆资料兴高采烈跑到客户那里,结果都是被连人带纸轰了出来,“就俩人,糊弄谁呢?” 1994年,50个客户头49个都被拒绝了,最后一个他干脆一张纸都没有带,进门就开喷。“这单业务给你了,”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机械工业电脑公司的老领导。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个单,很快,客户接踵而来。
1995年春天,薛向东牙疼得厉害,他跑了3家牙科医院,都是人满为患。最后没有办法,就去积水潭的一家私人医院,结果照样排500米的长队。薛向东急了,他直奔院长办公室,“一个预约系统立马解决排队问题,干不干?” 就这样,薛向东和助手立将全部精力投入研发设计当中。系统初步成形了,发现有不够完美的地方,马上重新再来。一次修改不好,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自己满意。 在不断的修改中,薛向东比预定的完成时间提前了好几天就把系统做出来了。而更让院长吃惊的是,东华诚信设计的软件系统竟是那么的尽善尽美,以至无可挑剔。很快他又把薛向东介绍给自己的同行另一家医院的负责人。 之后,东华软件开始一路狂奔。1997年,东华的客户覆盖医疗、银行、电信等6大行业,客户规模扩大到50多个。 在中关村闯出一片天 这时候,薛向东喊出了“服务第一”的口号,他要求每一位员工的办公室里放一个备用的行李箱,“24小时待命,随时出差。” 到了1998年,公司收入已经超过500万,完全摆脱了生存危机,于是,薛向东酝酿三步走,“要在中关村闯出一片天。” 第一步,研发新产品 头5年,公司软件业务基本都是“来样加工”,“照猫画虎,甲方提供样板,照着做就行。”不过,薛向东心里很清楚,靠着别人的创意是不可能做大的。 所以,1998年底,薛向东大规模招聘,一口气招聘了30多位博士、硕士,迅速组建了一支40多人技术队伍。一年之后,相继开发出电力、银行、保险等10大行业的集成解决方案,也宣告东华彻底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第二步,“傍大款” 有了自己的产品后,薛向东也有了吆喝的底气,他把目光锁定在500强等大客户。 1999年,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委托薛向东做“家庭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项目,那是他第一次跟银行打交道。不过还是老套路,”集中15个工程师,闭关一个月”。此后,冒烟测试一次过关,总行行长连声叫好,“东华做的不错!” 随后,20多家地方商业银行纷纷找上门来,“不错这两个字可比几千万的广告费还管用,“有了口碑,一切就不是事,“每年70%业务都是客户带客户。” 2001年,薛向东在除西藏外的每个省市都设有服务中心,“大城市设立独立的机构,小城市就在当地招收工作人员”,而像中石油、烟草公司那样的全国性大项目,都是总对总提供全国服务。 第三步,别样营销
2002年,薛向东在电视上看到山西连续发生几次煤矿爆炸事件,“我那时就想,如果能开发出一套监控系统,监督矿区的生产和安全保障系数,或许能为此做点贡献。” 于是,薛向东带领团队,日以继夜精心设计监控系统,历经300多个日夜,东华煤矿安全联网监控系统诞生了。 2003年夏天,系统正式进入山西矿区,相继在平塑煤炭集团、新汶矿务局、肥城矿务局等地安装,从此,监控区内再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采掘效率大大提高”。 2005年,东华的营收超过5个亿,薛向东也首次登上了胡润富豪榜,而与他同时代的很多软件公司早已不见了踪影。 2006年8月23日,这对薛向东和东华软件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日子”,那一天,东华合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