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平台能不能成为流量黑洞,除自身特征外,离不开团队的作战能力和背后资本的雄厚程度,但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先决条件——“天时”。 在线问答平台正是一个典型例子。互联网出现的前三十年里,人们对在线问答这种内容形式毫无概念。直到20世纪末,几家搜索引擎出现,信息随之裂变式的增长,丰富的内容世界增加了用户的筛选成本,这时候,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对精准信息的需求。 问答的机会正在萌芽,但与利好的“天时”还有一段距离。在PC时代,它始终不温不火,那时候的天涯等平台还只是小部分精英人群的世界。 直到去年,一切才真正开始发生变化。分答的出现在大众意义上点燃了问答这种内容形态,人们开始将视线重新投向过去寂寂无闻的问答领域。 “问答”的前世 在不恰当的时机尝试一个未来才会火的产品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在这一点上,不得不感谢谷歌用10年来阐释这个道理。 2002年,韩国NHN公司推出了史上第一个在线问答社区——Knowledge-iN,作为其搜索引擎Naver的补充。 这种新颖的内容形态吸引了谷歌的注意,他们“高瞻远瞩”进一步推出了收费的专家问答服务“谷歌问答”。显然这为时过早,用户尚未养成付费习惯,谷歌问答项目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谷歌的尝试还是引来了诸多效仿者。2003年,美国在线问答社区Answerbag诞生,两年后Yahoo Answers成为最受人欢迎的问答社区。国内,“新浪爱问知识人”、“百度知道”、“腾讯搜搜问问”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国内问答市场的萌芽让谷歌再次看到了机会。继2006年雅虎中国上线了雅虎知识堂后,谷歌联合天涯社区开发了天涯问答(2010年天涯独立运营问答)。 这时候的问答社区还是对Knowledge-iN的简单延续,始于搜索引擎补充产品并始终与其结合密切,更偏向一问一答的实用主义。在这种单一模式下,提问者和答题者缺乏双向互动的机制。 直到2009年,Quora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现状。Quora的创始团队曾在Facebook工作,他们将诸多社交网络的元素引入问答,创作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问答SNS平台。 这时,融合搜索和社会化基因的问答社区开始展示出其生命力。用户之间可以评论和互动,也通过投票支持赞同的答案,让更多人看到。离散的知识得以汇集,用户间的融合因此变得更为紧密。话题性、原创性、专业性、深度……问答形态有了更多的可能。知乎和升级版的天涯社区也正是在这段窗口期诞生。 谷歌并不想错过社交问答的新战场,与天涯的合作告终后,2013年,谷歌推出基于Hangouts视频聊天工具的专家收费问答Helpouts。从化妆课程到个性化锻炼,从四弦琴培训到治疗方案……从服务范围广度不难看出谷歌这次的野心,然而最终还是憾然折戟。 问答超级社区出现的时机和价值 从2014年开始,移动互联网浪潮明显加速了它滚滚而来的进程,很多移动物种野蛮生长起来。分答的一炮而红正踩在这个时点上,可惜却后继无力。好在对大公司来说,只需要一个发现赛道的契机就好了。 是时候了。今日头条、BAT、网易和微博都开始深耕问答内容,但它们并没有在意音频问答的小池子,直接将目光投向了经久不衰的图文形式。 几个产品的进度不一,目前百度的百度派只有PC端网站,阿里的UC问啊、腾讯的企鹅问答、网易的问吧和微博问答分别依附于UC浏览器、天天快报、网易新闻客户端和微博。今日头条则是延续了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的打法,把上线一年多的头条问答独立运营,推出了悟空问答。相较而言,将产品从结构化转为独立运营的悟空问答,对产品的投入更大,底气也更足些。 我一直说,互联网企业都在迎合或者预测下一代人的场景趋势。过去,用户感到无聊或者产生疑惑、感觉某方面的知识存在缺陷时,才会主动去寻求答案或填补不足,如今,用户会无意识地吸收一些感兴趣的知识,这些内容转化成个人的一种储备。 过去两三年,今日头条踩对了点,将资讯市场带入了feed流智能推荐的赛道,如今战事仍酣。另一边,悟空问答又将feed流智能推荐引入问答市场,这种情形与当年Quora引入社交基因别无二致。就像搜索引擎流问答不同于SNS流问答一样,feed流问答意味着一条新赛道的开启。而今,今日头条的用户加持以及BAT的追随似乎都在告诉市场,智能化推荐的衍生赛道问答“超级社区”已经悄然成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