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常说,“在西安找钱好难”,甚至一些颇有成绩的创业者也会说“西安是资本洼地”。其中投向早期项目的资金力量最为薄弱,据估计,有实际投资行为的机构绝不超过五家。 在创业圈,屡上演着一些比明星八卦还精彩的戏码。 比如,美女创业者病中被董事会除名,公开和投资人互怼,剧情不断反转;再比如,被媒体热捧的95后创业者公司倒闭、负面频出,而这桩糟心事却成就了其早期投资人,让他有了一副“90后创业”专家的面孔。 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既有“我追你,如果我追到你”的情侣感,又有叛逆和控制的博弈,背叛和信任的矛盾。 1 商界如果是人性的战场,那创业圈就是其精华。而其中重要的参与者投资人,在凡人的幻想中,他们一定拥有精明而果决的面貌,是我辈仰视也望不到的金字塔尖。 投资人对自己的认识则接地气多了。有投资人戏称自己为“CCO”,chief chat manager,首席聊天官。每天从早到晚和一波又一波的团队喝茶聊天,聊到口干,坐到腿软。“CCO”的职业特性让很多投资人都有侃侃而谈的本事。比如针对和投资人相爱相杀的创业者,不同的投资人会讲出截然不同的故事。 在西安微纳点石的投资人魏承光的故事里,创业者是英雄,是一潭死水中第一个点燃革命火把的人,是勇于违背人类本能的“感性”选择商业“理性”的人。这样的英雄只要有一个能成功,所能带来的正效应都是巨大的。比如一个马云的成功改变了杭州,改变了中国,甚至全球。这样的“英雄”值得全社会去呵护。 而中科创星的王博,则用“疯子”来形容创业者,用“傻子”来形容风投。创业这件事,就是一个疯子领着一群傻子打着手电在往前跑。“傻子”给“疯子”的不仅有关怀,适当的时候还需要给他临头一棒,让他走上正确轨道。
但就社会而言,应该给予多一些理解。比如当你看到一个辞了职、砸下自己的积蓄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努力的人,请别嘲笑他“不务正业”。 在投资人口中,这两个冲突的人设达到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的统一,是如此顺理成章。 2 投资人这三个字绝不简单。“全民VC”、“全民PE”的说法只能是一种媒体修辞,不论谁都得承认,投资这行对人的要求很高,要有很深的阅历,精准的眼光,以及在商业内摸爬滚打的经验;想进这个行业,也有较高的学历、资历门槛。 在陕西,投资机构、投资公司现如今很多,但实际投资行为的发生并不多。 根据智投云的数据,近五年来,西安发生的融资数量为165件,占除北深杭上广外的其他地区比例为4.4%,排名其他城市中第六。在这份榜单上,排名第一的是成都,其融资事件数占比为15.1%,绝对数为565件,是西安的近四倍。 这似乎佐证了一些本地创业者的常用语:“在西安找钱好难”,甚至一些颇有成绩的创业者也会说“西安是资本洼地”。其中投向早期项目的资金力量最为薄弱,据陕众筹的李冬估计,有实际投资行为的机构绝不超过五家。 尽管如此,一些投资人似乎有着和创业者截然相反的共识:西安其实不缺钱。
这是为什么? 从投资人那里,不难得到如下两方面原因:你找不到钱,第一,你的项目可能不够好;第二,你的项目不符合投资人认为适合西安的方向。 什么才是好项目? 每天在媒体上曝光的、总是参与各种座谈的也许不是好项目,因为作为初创企业,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宣传、而不是干实事上;听起来非常厉害、有概念的也许也不是好项目,因为他也许只是徒有空壳。 最考验投资人的是投早期项目,风险最大,回报也最大。除了看团队的履历、掌握的技术和专利,也许这时候看项目好不好的指标是,能不能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专业机构、专业投资人的钱。 资助一个不被理解的“艺术家”也许风险太高,投资机构理所当然的应当希望自己所投的项目是被广泛看好的。正如美剧《硅谷》里极有讽刺意味的片段,各家投资机构为争抢男主角的项目,不断调高各自估值,到最后开出远高于实际价值的天价。
《硅谷》 截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