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2015年,直播、头条类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已经跑通,在一些创业者的设想中,如果能利用时间差将同类产品复制到海外,加上东南亚廉价的流量,海外市场也能像国内一样繁荣。 李想的产品率先在泰国上线,这款网页端秀场与国内网易播播类似,商业模式也沿用国内。彼时国内赛道上各路英雄竞逐,一些发展受阻的小直播平台也开始另辟蹊径,结队出海,以期能在巨头进入形成垄断前分得蓝海上的一杯羹。 有这种想法的创业者不在少数,一些国内领先直播平台,在获得相当可观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之后,也开始着手在海外释放影响力。 不断有融资消息涌出:2016年,YY 创始人李学凌亲自挂帅的BIGO Live也来到泰国;傅盛二次豹变向内容类产品转型,先是在上半年发布了live.me,下半年又收购了头条类的海外产品 News Republic;随后,主打印尼市场的直播产品 Nono Live上线;上海的musical.ly也发布了海外直播产品;另一家公司 Kitty Live 针对泰国市场的直播产品也在 8 月份上线。 据腾讯研究院的数据,2015年开始,仅在“一带一路”国家上出海的直播平台开始激增,2016上半年,多达18家,达到历年来的高峰,这个数字是2015整年的3倍,2014年的9倍。 这其中,鉴于对工具出海时代“先下手为强”的成功路径依赖,让很多没想清楚就盲目出海的泛娱乐玩家翻了船。 李想的产品上线之后,流量迟迟不来,在国外,没有人知道怎么去做主播,引导外国市场甚至培养外国人的打赏习惯,让毫无本地经验的中国团队,如同在蓝海中开荒。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BIGO Live的团队以丰富本地经验著称,运营渠道贯穿线上线下,通过夜店、学校,甚至在商场促销、展会上邀请等方式, 3个月时间,BIGO Live找来了1000多个主播。 眼看李想的局面难以打开,资金日益吃紧,投资人给出的拒绝理由简单直接:“你们是产品型团队,我们更希望投一个有海外运营能力的团队。” 海外的直播平台迅速分层,战局立现,这也成为泛娱乐类平台出海的一个缩影。 进化论:泛娱乐出海的门槛比较高 “泛娱乐出海的门槛比较高。”张泰伦的一句话过滤掉了大批盲目出海追随风口的创业者。在丁新燕看来,对没有国际化战略和本地团队的创业公司,可能连最基本的语言都搞不定,对他们而言,出海成本太高。 即使这样,在本身资金不充足,产品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想单纯依靠时间差、甚至打擦边球等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的创业者,自然被淘汰出局。 丁新燕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记者,在去年,直播平台被当地政府警告的事件屡有发生,特别在有宗教限制的国家,还要考虑到当地的特有场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击退了一部分不了解当地文化、无法疏通本地关系的小玩家。 同样的水土不服也出现在头条类,小公司在早期进入,涉及侵权会直接从商店下架,重者还会惹上官司。张泰伦称,虽然在北美市场,头条类产品的广告能卖出好价钱,但加上购买版权和获客成本过高,很难回收。而东南亚市场虽获客成本低,但广告也卖得便宜,短期看,盈利很难。 直播平台在国内单纯依靠打赏的盈利模式也成为其在海外发展隐患,“打赏模式是中国用户特有的心理诉求,外国人没有砸钱给别人看的习惯。”张泰伦表示,即使在受华人文化影响较深的东南亚,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是一部分限制因素。 丁新燕以印尼举例说,年轻人消费的最大三个方面是:买个摩托车、买个好手机,剩下的几乎全部花在吃上,即使有一定付费习惯的北美用户,大多也只能接受购买服务或产品,觉得划算才会花钱。 现在来看,头条类的海量用户卖广告的盈利模式,一旦出海牵扯到版权,没有规模化和资金优势的小公司很难生存。而直播类单纯依赖打赏的盈利模式,即使在国内,也绝非长久之计。 在张泰伦看来,直播也许很难独立地支撑一个项目,但完全可以做一个配角,利用其强互动性探索出新的可能,尤其在国外市场巨头还未站稳脚跟时,甚至会激发更多联想。 “在中国赚钱的项目盲目输出,可能短期内月活数可以很好看。”丁新燕表示,但是长久来看,东南亚各国发展不均,又存在语言、文化、政治上的差异,能不能探索出符合当地条件的盈利模式,需要真正深入本土下功夫做运营。 最难找的是人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