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微博已经完蛋了,为什么还有人在用?是什么人在用?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大学”(ID:dfscx2014),曹增辉,新浪微博副总裁;36氪经授权发布。 关于新浪微博,我先给大家看三个简单的数据。 NO.1:每天的活跃用户是1.54亿(DAU); NO.2:每个月的活跃是3.4亿(MAU); NO.3:2016年总营收6.5亿美金,年同比增长70%多。 我相信,这个数据会让很多人吃惊。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惊奇地问:“微博还没有完蛋?为什么还有人在用?是什么人在用?” 这很正常。经历了2013年的重大危机之后,微博经历了一次彻底的重生。今天的微博,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微博,用户结构有了本质的变化。 用户年轻化。16到25岁的用户(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大学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占了微博用户的70%,是最核心的人群。2013年前的老用户基本完全被稀释掉了。 用户地域下沉。原来微博用户以一二线城市用户为主,而今天三线、四线,甚至五线城市的用户占到月活用户的50%以上。 我们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微博。应该说,是运营战略的调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新浪微博二次崛起中的5个运营心得。
红利期是魔鬼:坚守定位 本节要点: 每个互联网产品都希望拥有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 红利期就是一个魔鬼。 红利期之后的瓶颈期才是对公司真正的考验。 度过瓶颈期,首先要想清定位 从2009年推出到2013年,微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数据曲线几乎是竖直上去的。所以很多人都说:“我们支持你,你要干掉企鹅,我们认为你可以”。 事实上,在2013年以前,微博因此走了很多弯路。 在微博出来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基于PC端产生的。大家熟悉的腾讯也是——微信没有出来之前,QQ也是基于PC端的。当时那些互联网产品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主消费形态,都是围绕PC端来做的。 我们几乎可以认为微博是手机端的第一款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微博的用户把所有手机端的需求都放到了这个产品上。比如与朋友的交流与互动。那个时候微博的私信也很强,所以,用户公开的交流以及私人的沟通需求,微博都可以满足。 确实,早期有大量的用户,把现在微信的需求放到了微博上。我们当时内部也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推出过一个产品,叫密友,其实就是和微信类似的产品。 但,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 微信推出后,用户把大量的社交、通讯、互动的诉求,非常快递地转移了过去。微博开始进入发展的平缓期。这个时候,很多用户都说,微博要完蛋了。 我相信每一个互联网产品都会碰到这个阶段:当你有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机会时,外界都认为这个产品很厉害,什么都能干。 但,每个产品都会遇到瓶颈。 现在大家都在提“红利期”。我觉得红利期就是一个恶魔。 所有人都认为,红利期过了,就什么都干不了了。但真正的问题是,平台的快速成长期过后,你要做什么。 你需要做的是好好去思考你的产品到底是什么。坚持和定位非常重要——如果你徘徊来、徘徊去,时间窗口就过去了。 微博在这阶段看清了自己的产品定位:社交媒体。我们只做社交媒体,不做社交通讯。 正是因为我们想清楚了这一点,才有了微博从2015年开始的彻底反转。这不是大家想象的“突然有一天就又火了”,而是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们回过头来做一个总结和思考。 微博作为一个内容消费社区,它的消费形态是,少部分人贡献内容或服务,大部分人消费内容/服务和产生互动。 对于这种形态来说,对内容生产者的运营,其实是最核心的部分。 我将内容生产者分了三层:顶部、中部、尾部。
快速垄断顶部:冷启动的关键 本节要点 顶部用户可以带来初始的启动流量。 产品冷启动的关键,就是快速规模化覆盖顶部。 但顶部用户同时不稳定,不是留客的核心。 一个平台的竞争力是如何建立的?其实就是你如何构建顶部用户的核心空间。 新浪微博的顶部人群是明星、名人。其特征就是启动流量非常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