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新三板上首只真正意义上的集邮股,背负着162名「集邮党」希望的泰达新材,最终未能成功过会。 一时间,新三板集邮党们的悲伤情绪达到顶点。 “有三类的无限期暂停,没三类的又过不了,不玩了,明天能割的都割了去”,一位集邮党绝望地表示。 「集邮」,是指从二级市场买入拟IPO股票的投资,曾经一度被视为「新三板上唯一的投资逻辑」,到如今已进入了下坡路。 正所谓,漏船载酒泛中流。回首集邮党的前世今生,斟上一杯酒,我们还需痛定思痛,平复心情,恢复理性,毕竟太阳照常升起。 风雨欲来,集邮曾是少数人的游戏 集邮概念何时出现?谁是集邮第一人?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集邮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据一位早期个人投资者回忆,“当时几百只股票飞出了11只凤凰”。 据传,中国广州一位名叫「大牛」的,拥有10年证券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明确提出了集邮概念。但在当时,新三板市场盛行的逻辑全然不是集邮,集邮概念遭到很多投资者的质疑。 2015年4月海容冷链宣布上市辅导,成为新三板扩容后第一个个人投资者可以直接参与的拟IPO标的。海容冷链之后,有友食品、华电电气、波斯科技等几家公司相继停牌加入IPO排队大军。 新三板市场开始进入“辅导潮”。 2015年5月份,新三板市场受到震动,开始阴跌不止,而这类拟IPO股票虽然未涨,但却能够维持不跌——大牛认为,这一信号代表着集邮策略开始进入萌芽状态。他认为,跨市场存在套利空间,IPO股凤毛麟角,即筹码稀缺,按照这两点逻辑,集邮可行。 但在当时,市场还处在懵懂阶段,只有极少数投资者注意到了这条投资线。 有友食品2015年10月9日发布公告,11月初股价才开始上涨;华电电气7月宣布辅导,直到12月停牌前成交量和股价才呈现明显趋势。 这种懵懂状态一直持续到了2016年6月。在此之后,集邮策略开始了「原力觉醒」。 6月份,新三板企业关于IPO的公告达到60个,是5月份的2倍;同时,6月份有24家企业进入辅导期,和5月份相比增长了1/3。 此时,市场真正开始认同IPO策略,这也直接带动了拟IPO概念股的第一轮行情。 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6月到7月,新三板拟IPO概念股的整体走势和做市指数出现第一波小的背离。无论是成交量的增幅还是价格,拟IPO企业都整体强于全部做市企业。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喜鹊报春日渐暖,泰达新材成为集邮拐点 是英雄推动了时代?还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这本来就需要辩证地看待。 新三板上拟IPO股票的时代已经到来,集邮概念开始被认同,市场上急需一个榜样站出来,开启行情。 此时,泰达新材出现了。估值低、市值小、没有低价筹码、业绩超预期,泰达新材的条件非常不错。 去年2月16日,泰达新材做市时,总市值为3.72亿元,对应的估值为19.02倍。但市场对公司反应平平,2016年3月3日,公司总市值为3.91亿元,年报披露之后,对应的PE由18.35倍下降至13.72倍。 然后2016年3月23日,公司发布上市辅导公告。不过,这也没引起市场的反应,公司股价反而变的更惨。7月28日,公司走出做市以来的最低收盘价5.88元,市值2.56亿元,只有8.98倍PE。 8月15日,泰达新材公告董事会决议: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并提请股东大会审议。随后一个月,泰达新材开始了摧枯拉朽式的逼空表演,其股价只能用“妖异”来形容。 公司上涨前的价格约为6元左右,公司9月9号在股转系统上披露了证监会通过其辅导验收的消息,其后的一个交易日内股价创新高到20.78,收盘价19.1元。价格比整个上涨趋势之前的股价翻了三倍! 至此集邮概念深入人心,集邮浪潮开始释放。 雄鸡一唱天下白,扶贫政策点燃集邮大火 如果说去年7月份,泰达新材为集邮带来了火种,那么 9月份的「扶贫政策」更是为集邮行情送来了东风。 9月9日,证监会表示将对贫困地区企业的IPO开辟绿色通道,这意味着处于扶贫地区的企业IPO时间成本更低。 政策一出,根力多、金丹科技、宏源药业等15家扶贫概念股迎风而上,涨势汹汹,其中根力多的涨幅更是达到了76.52%。 自2015年1月30日转为做市起,直到扶贫政策出台前,根力多的成交均价为15.03元/股。随后,根力多在2016年9月12日暴涨76.52%,股价高达20元!9月14日,股东就超过了200人,比公司2016年半年报显示的140位股东,多了60余人。 宏源药业股价与根力多在同日被一举点燃,9月12日公司股价涨幅达65.44%,盘中一度上涨87%,次日开始停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