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估值越高越好;15倍是合理估值,低于10倍就亏了”,好像已经成了当下市场的共识。 在这种氛围下,挂牌公司定增时,预期估值变得越来越膨胀,“有500万利润的公司融资,开口估值很少有低于5000万的,10倍市盈率嘛;2016年年报利润在500万以上的公司,市盈率低于15倍的很少。” 但是洞见资本创始人杜明堂告诉读懂君,死抱这种想法其实是害了公司,新三板上已经出现了当年高估值融资,随着二级市场股价暴跌,没办法继续融资,如今落到员工离职,濒临破产的案例。 杜明堂认为,大部分新三板公司首先需要资本市场认知升级。新三板未来一定是个一九或二八分化的市场,只有少数认知升级、快速发展的公司最后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隐形冠军。 以下为杜明堂口述。 为什么三板公司融资困难?估值预期越来越膨胀 估值预期越来越膨胀,这是目前很多新三板公司的现状,而这也成了他们融资的最大障碍。 在过去十年、二十年时间里,这些挂牌的中小公司大多在埋头做业务,对资本的理解并不深刻。自家公司突然挂牌新三板成了公众公司,有了股票代码,而他们对资本市场的认知还停留在自己周边看到的案例和获取的信息,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 我发现新三板公司核心团队包括董事长,对资本的认知是很滞后的。多少新三板公司老板觉得估值越高越好?在我了解中,可能80%都有这样的不适宜想法。 有500万利润的公司融资,开口估值很少有低于5000万的,10倍市盈率嘛。2016年年报利润在500万以上的公司,市盈率低于15倍的很少。很多公司其实并不了解自己估值逻辑,都是听说市盈率15倍是合理估值,搞得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低于10倍PE融资都不好意思,低于10倍PE就是亏了。 很多公司一上来就说,你看我的邻居18倍市盈率完成了融资,我们厂房比他大,员工比他多,挂牌新三板比他早,我们至少得20倍。 但是估值真的越高越好吗?不见得。 浙江有家新三板公司,2015年估值23倍融到了3000万,到现在员工大量离职,公司濒临破产了。 当年公司每股8块多融的资,拿到钱后就去扩生产线,招了很多人。然后有一天,突然发现钱用完了,继续融资才能扛下去,但公司二级市场股价2016年从8元多跌到2元,现在怎么融资,估值多少才合适?上一轮8元,现在二级市场2元,并且业绩还在下滑,3元、4元还是5元去融资,上一轮投资人会同意吗?10元谁会投呢? 一个公司的资本格局决定了市值格局。眼光放长远,你去看看那些现在发展得很好的公司,当年它们的融资是什么估值区间,是什么格局。 8~10倍先把资金融到手,敢不敢有这个格局?为什么很多公司融不到资,说白了估值太高,你凭什么估这么高,投资机构为什么要这么高估值去投你? 目前很多公司破发,原因就是前两年定增价格太高,15-20倍市盈率其实并不是平均合理的区间,苹果公司8000多亿美金的市值,作为全球最优质的公司,市盈率还不到20倍。 不少公司认为现在新三板的价格太低,市场低估了自己公司的价值,因此不愿意进行定增。那我只能告诉你,你这是自己害自己。 谁都希望定增融资价格尽可能高,但前提是得有市场投资者认可,如果大家不认可你死扛的那个“高价”、你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其实害的是自己的公司。因此,大部分公司需要市场的教育,他们的资本认知也亟待提升。在公司发展早期,该融资的时候就尽快融资,价格放到第二位,资金早点到位才能支撑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当然,融资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公司所找的机构是否与公司行业属性相匹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见到投资人,你呈现给投资人的投资亮点是否足够吸引人,表达清楚没有也很重要。也有些机构内部决策的原因,有些很好的项目因为超过15倍市盈率,就过不了投资机构的投委会,这是基金成立时就有的内部不成文规定,那你说非要16倍估值肯定就无缘了。 还有整个大环境,201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对外融资差别就很大。尤其今年以来IPO热,很多机构对于利润的要求提高了,一看你利润不到1500万都不愿意投资跟进。大家都追着利润2000万、3000万的项目,整个市场明显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情绪性。 只要新三板公司对资本的理解到位了,新三板市场差不了 高估值融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新三板公司对资本的理解不到位、太肤浅,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资本市场。 在与新三板公司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新三板市场上存在着两大错配。 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错配,就是资本和业务的错配。很多公司核心团队不是去搞业务,而是去搞资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