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用户在飞凡app上得到了这种“独特的满足”以后,就会对飞凡app的认知度从原来的电商折扣获取,变成了它能帮助我解决某方面的问题,而这种价值是其他平台提供不了的,因此单个用户的粘性就会形成。 同样,受益于飞凡app价值的用户,他们很容易会将这种价值传播出去给他的朋友,告诉他的朋友通过飞凡app可以解决他们不同场景下的内容链接商品的需求。 因此,飞凡app并不会像其他的品牌一样受制于渠道的红利的变化,因为他们在对用户提供的价值是独特的并且对用户是能够形成粘性以及传播裂变的。 价值攫取型vs价值创作型,如若把这两种营销公众进行对比会发现,价值攫取型虽然投入的营销成本较高,但是可执行度高。 虽然很多公司对广告投放有roi的要求,但是完成投放这件事本身非常容易,至多就是roi不达标,但是整个过程可以较为简单。 而价值创造型工作却正好相反,虽然真正的投入成本不高,但工作却非常难,需要不断地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研究消费者是如何做选择的,了解最新的趋势等等,才能真正找到消费者中意的那个点。 所以我们感觉到营销工作开始变得越来越难,本质是因为对人的思考学习能力要求不是特别高的价值攫取型工作越来越受到局限,渠道成本一过高就发挥不出来,而做价值创造型工作又不是那么的容易。 二、为什么单纯的价值攫取型行为会越来越难有机会了? 这不仅仅只是因为现有的渠道的流量红利消失,并且是随着互联网的更进一步发展,资源的流动速度会越来越快,这种红利期很容易被大家捕捉到并且快速的消失。 我们大家可以回忆下看,央视这个渠道的流量红利存在了多少年?然而到了微博时代呢,微信时代呢? 比如之前某品牌在央视上打一套广告,当竞争对手要意识到这一情况并且跟进时整个流程走下来估计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所以整个资源的流动速度很慢。 同时,用户对某个品牌的认知维度,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某个媒体的广告轰炸变成了多维度的判断。而特别是进入微信时代,一旦有某个号能写出10万+的文章,马上就有广告主会跟进。 比如我前面和大家提到了飞凡app,我们假设这是一个商品促销广告,那么读者在看到这则广告以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接下来我要去某个商店或者某个电商平台去购买,而是下意识的会去大众点评或者微博等平台去了解下关于这个品牌的评价如何。 所以过去的“广告等于购买力”的作用逐渐在消失,广告仅仅只是在告诉消费者某件事,而消费者还未必能够听得进去,那么决定消费者是否选用这个品牌的决策力变得多维化,如我前面所说的通过点评类的网站去看评论,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去寻找决策依据等等。 因此,在这个资源流动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如若你认为商业能够取得成功仅仅依靠价值攫取型的工作方式,那么就很难再取得成功,因为世界越来越平,资源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 作者介绍:鲸致新营销CEO,8年网络营销实战人,原尚品宅配新媒体运营负责人,我有外卖市场总结,同时也是多家科技自媒体作者。 本博客长期输出关于新媒体营销方面的个人观点,以及对个人创业生活的一些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