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能产生溢价,《战狼2》的上映,让茅台酒大幅度涨价,有了王者荣耀代练这样的增值服务,餐厅消费也能产生溢价,原本消费了90块钱,而满100就可以参与抽奖活动,很多人还是愿意再点些东西的。 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主题餐厅,80后主题餐厅,梦幻海底主题餐厅,摩登时光绿皮火车餐厅等,为什么比其他餐厅人均消费要高,而人气却始终爆棚的原因。 所以说:好IP既能聚集人气,又可以产生溢价。 而未来餐饮的发展趋势,强IP+创新模式,只是一个趋势点;餐厅多功能或跨界才是趋势面。 2009年,网吧有了个全新的概念,网吧+咖啡厅,简称网咖。传统的网吧不再是单纯提供上网的场地,而是增加提供现磨咖啡、奶茶、西点、休闲、办公等新服务的休闲娱乐场所。 到现在,一些城市,很少看见再有“网吧”的字眼,满大街都是“休闲网咖”。从网吧升级成网咖的案例分析,两个丝毫无关联的行业,结合在一起竟能成为新风尚,这是偶然?不,这是必然。 超市加上餐厅成就了Eataly,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沃尔玛、百盛相继关门倒闭,Eataly却任然站住脚稳,蓬勃发展; 百联集团转型,超市+餐饮+音乐+书店成就RISO; 生鲜食品+餐饮造就了盒马鲜生,即将扰乱亿万级的生鲜市场。 也许你觉得上述的例子离我们太远,那我来讲讲我们身边的: 便利店卖起了关东煮、便当,甚至还做起了烘焙、咖啡; 宜家卖起了肉丸、冰激凌; 咖啡店卖起了小面; 无印良品卖起了书; 就连浙江省人民医院也玩起了晓峰书屋,病人可以边打点滴,边看书,身体和心灵同时被治愈…… 在未来,强IP和创新模式联姻是未来餐饮的趋势点,而餐厅多功能或跨界合作将会成为趋势面,餐饮的总体趋势,不再是餐饮+互联网,而是餐饮+好的IDEA(跨界混搭或新商业模式),才会有无限可能。 3 餐饮也要社群化, 粉丝成主要经济来源 未来一切商业,不仅仅餐饮都将社群化,谁能抓住粉丝,谁就赢得天下,玩不转粉丝经济的餐饮企业,将寸步难行。 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粉丝群,通过活动来增强粉丝的黏性,提升餐厅的复购率。 提及餐饮社群,首先想到的会是伏牛堂的张天一,他从一碗米粉发展到人,创建一个又一个的社群小组,将品牌注入自己的见解,目前微博粉丝量将近60万,霸蛮社成员总计超20万,这在社群运营的历史里,是首屈可指的。 他把一碗米粉玩成了社群,并且轻松获得1700万的融资,后势发展如何且看分晓。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是怎样玩转这个很多人都觉得“虚无缥缈”的社群运营,当我前几个月看到报道,才慢慢察觉。 社群运营就是不管你是做制造业的,做服装业,做餐饮业的,做教育的,做学生的,都必须要一个共同年龄阶段、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 霸蛮社从起初寥寥无几到现在“兵强马壮”,就是擅长给粉丝分类,把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爱好,同一年龄段的人分成一个群体部落,它围绕的不是门店,不是产品,不是理念,而是“走心”的交友,融入,互动,玩,最后分享。 当然他也会把核心粉丝,最活跃的、关系最好的挑出来做群主,不间断的给群里灌输“霸蛮文化”,引导消费。发展到后来,就连伏牛堂的员工,也是在众多粉丝群里面找的。 一旦手里有20万粉丝,他们认可你,你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4 传统小吃重新包装, 老字号将改革或转型 更多的传统小食以“重塑”的方式涌现,传统小吃披上现代化、年轻化、时尚化的“外衣”,例如: 匿藏在广州坊间档口的街边牛杂,以小清新的“牛杂杯”方式出现; 江浙沪一带的“糍饭糕”,以精品糕点的形式出现在高档茶餐厅; 大理的喜洲粑粑变大,在披萨店里亮相…… 前几年去北京大栅栏的时候还能见到许多中华老字号餐饮,可是上个月去少了很多,广州也是,曾经历史上有一百多家的老字号,现在都已经消失殆尽,去广州我只能看到陶陶居、莲香楼、太平馆、荣华楼、沧州栈、致美斋。掰开手指,好像再也数不出来了。 餐厅、餐饮商业模式的不断迭代更新,意味着老字号改革或转型成为必然。改革不是摈弃传统,而是为了更好继承传统;转型不是转行,而是转变思维。 5 餐饮装修不再是重点, 就餐体验才是重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