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在很多用户眼里,知乎的内容创作,尤其是优质答案的创作,依赖PC,在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的今天显然已不合时宜。知乎曾经有两个问题被诟病比较多,一个是抖机灵答案,很短、可能也不是最佳答案,但抖机灵却排名靠前;还有一个是长答案,答案越长点赞可能越多,没功劳有苦劳,这导致内容消费者的成本大大提高,因为很多内容是可以精简的废话。 “想法”恰好可以克服这两个问题,强调短内容创作,在手机上不再有门槛,随时随地分享想法反而更适合手机,对字数没要求也让那些没精力长篇大论,或者不必要长篇大论的优质想法、灵感、观点、态度、主意,得到更好的分享。微博去年取消了140字字数限制允许长内容,CEO王高飞表示这是要降低内容生产门槛。知乎变短、微博变长,本质上都是要降低内容创作的门槛。 对于知乎而言,想法不只是一个短内容场景,还有一个重点是它不是“问答”,说到知乎,很多人都会想到问答网站,然而事实上,知乎的定位是知识平台而不是问答网站,问答只是最初的形式而已,后来的live、专栏以及想法,都不是问答形式,毕竟知识分享不只是可以通过问答进行。 对短内容创作更友好、鼓励非问答形式分享,可以说是知乎“想法”的真实想法。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微博、今日头条、企鹅媒体平台都上线了问答,百度上线高质量话题讨论社区“百度派”,都定位于高质量问答,其中微博问答结合社交属性做“围观付费”等与众不同的玩法实现快速增长,它们对知乎或多或少都有影响。知乎所具备的高质量内容创作者、消费者以及连接关系是其壁垒,然而挑战也不容忽视,上线“想法”是这种忧患下的以攻为守。 因此与其说知乎上线想法是要抄微博的后路或者做第二个朋友圈,不如说它是在革自己的命——不断在问答之外,尝试更多知识分享场景。 想法将会给知乎带来什么? 那么,如果想法做成了,可以给知乎带来什么呢?在我看来想法对于知乎有如下直接好处: 1、获取更多用户注意力。不是每个用户在每个场景想都想看问题答案,想法这类短内容,会适合部分用户的特定知识消费场景,消费者都会有疲劳效应,传统问答形式看腻了可以看想法。这就意味着知乎会有更多用户时长,时长背后是注意力,注意力已取代流量成为互联网公司竞争的核心。 2、获取更多的内容。因为门槛低了,所以更多人可加入创作者行业,知乎上的存量创作者,那些经常去认真回答问题的,可以顺便发布一些想法,没人问也可以分享一些内容,甚至可能是一些资讯、段子等等(知乎没有、也不可能去禁止用户分享的内容属性),这样知乎上的内容就更多了,内容是移动互联网的硬通货,有内容就有更多注意力。 3、可以兼容短视频。知乎眼下的内容形式还局限在文章、图片和链接,在刚刚这个新版加入了对短视频的支持,在回答和想法里面用户都能插入、预览和播放视频。一些知识如科普非常适合短视频这样的内容形式,做知识短视频的在秒拍等平台表现也很好,“想法”这种短内容形式也可以更好地兼容短视频,比如录个小视频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者快速轻松地记录他人的讲话。 4、有更强的变现能力。知乎D轮融资后,周源的内部信提到的第二个年度目标是,“实现规模化的广告营收能力。”知乎也配套上线了自动化广告产品。手机上被证明的最具潜力的广告形式是信息流广告(取代了PC时期的搜索广告),今日头条2016年广告收入80亿,微博也在这个量级,百度启动内容战略大推信息流业务广告日入3000万,都是信息流广告的功劳。知乎上线信息流产品,未来上线信息流广告服务是水到渠成的事。 知乎想法的挑战是什么? 不过,从我本人的体验和部分知乎用户的评价来看,想法要做成还是存在不小挑战的。 第一,用户对于分享什么内容可能会疑惑。 每个人都有分享的欲望,但分享到哪里,却有自己的抉择——最没压力可随意分享的是微博,朋友圈考虑到有领导同事客户可能会考量一番再分享。知乎想法鼓励用户分享知识,但什么是知识?哪些内容适合分享到想法?这是很难区隔的,而且用户都很懒,不让用户思考的产品最好。所以知乎用户可能会有一个困惑,什么内容适合分享到想法?想法适合分享什么内容?这种困惑带来的后果有两个,一个是,用户什么都不分享,还有一个是,用户什么都分享,两个结果都背离了初衷。 第二,知乎想法与传统问答内容如何融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