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虚增收入的手段就是虚构合同(提前确认收入已经不被认为是造假了)和收入,这需要有客户来配合。我们曾经质疑过的分豆教育,甚至有劳务咨询公司和美容企业购买他们的教育产品,明显与公司的产品不搭界;有的客户新注册成立才半年,就有了大几百万的采购,不符合常理。 “新三板报”曾经质疑过一家教育企业,他们的客户既是他们产品的采购者,同时又是企业的供应商。一方面是对客户的收入是1000万,另一方面又有对这个兼职为供应商的客户又预付了500万,这相当奇怪。有没有可能真实的合同收入只有500万,另外的500万是虚增收入后又返还给客户的呢? 我们曾经质疑过的“诸葛天下”,一家做汽车后服务的连锁企业,其收入不是加盟商给的,而是关联公司给的几笔巨额收入。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查清这些企业间的关联关系。 2、虚增收入的企业,通常毛利率会异常提高。 虚增收入的企业,通常收入增加,却没有相对应的成本支出,体现为收入成本不配比,毛利率异常。这不仅是与公司自身的历史相比异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毛利率比较,也表现异常。因此毛利率比较是一个相当简单而且有效的调研手段。 毛利率高的企业,通常是对上下游都有话语权的企业,但如果企业的毛利率很高,但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却明显拉长,也能从侧面证明企业的毛利率是不太靠得住的。“阿甘金融网”上线了一系列对新三板公司财务异常进行分析的系统,能迅速提醒投资者这家企业的异常财务指标。同时,也上线了一套对类似企业进行归类财务分析与比较的人工智能系统,能让我们迅速目标企业与整个行业的差异。 3、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 对于那种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的公司,其资产负债表一定表现为虚胖。要么是应收异常,要么是存货异常,要么是其他应收异常,要么是预付异常。经过现金流量表的提醒,我们就能顺藤摸瓜找到那些虚胖的资产,再对照历年的报表附注进行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 但我们需要注意,现金流也不是不能调节。例如企业如果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支付货款,现金流就可能变得正常,这需要我们高度注意企业的报表附注。 4、销售费用与收入明显不配比。 虽然企业的收入增加了,销售费用占收入比可能会线性下降,但其它条件不变,企业支出的运费、包装费、销售提成应该是随收入增长而同比例增长的。如果销售费用占收入比出现异常下滑,我们就应该一探究竟。 5、放着账上货币资金不用,却去银行贷款。 “新三板报”曾经质疑过一家新三板企业亨达股份,2016年半年报账上货币资金五个亿,市值才只有4.18亿,看起来很美。但看报表发现,公司放着在恒丰银行的6000万理财不用,却从其它银行为自己和关联公司贷了两个多亿,这明显不符合常理。股转公司后来发了问询函,亨达股份干脆就想要退市了。 减少造假,就要降低信息不对称 我们还可以列举许多财务分析的手段,来发现企业造假。但发现企业造假,往往不是一个手段就能有效,而是若干异常指标联系在一起,方能确定。 制度层面,我们强烈呼吁股转公司严格信息披露规范,起码要求那些挂牌企业,把客户和供应商的真实名称列举出来,方便投资者查询。 媒体层面,我们强烈呼吁多投资一些类似于“市值风云”、“读懂新三板”、“新三板报”这样的啄木鸟,把害虫挑出来,把隐藏的信息发掘出来。他们给市场带来了价值,他们就会有价值。 技术层面,我们强烈呼吁多投资一些类似于“阿甘金融网”这样的深度投研分析平台,用人工智能的手段,把1万多家企业的财务异常进行总结归类,提醒投资者们关注。他们给市场带来了价值,自身也一样会有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