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内容要形成收集素材的意识。你常常觉得别人文章写得好,我的文章写得不好。别人有很多小故事,七邻八友的故事特别多。这些故事有很多是从生活中收集来的,而不是凭空捏造。 其次,同样的故事,素材有限,但组合无限。就像炒菜,食材有限,但好的厨师可以炒出许多新菜品。养成收集素材的意识后,要养成随时积累素材的习惯,每碰到一件就记下来。你一定要有个素材库,养成定期整理素材的习惯,打上标签,方便搜索。 素材分为被动素材和主动素材,前者由别人提供,你需要去吸收和整理。被动素材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百度、微信(微信搜索)、微博还有知乎。如果需要更专业点的素材,可以去搜论文库。此外,还有媒体与书籍,希望所有做内容运营的同伴们都养成阅读的习惯。 而主动素材则是指凭借个人获取的素材,比如跟别人聊天、采访别人。比如我们车主社区需要五菱宏光相关的车主素材,那我们可以主动去拜访五菱宏光的车主,去做调研。准备素材的充分程度对文章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在写作时间的分配上,确定选题到收集素材这两步,至少要占50%,撰写提纲建议占20%。切忌:一定不要大概圈定下选题就开始写,写多少算多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很容易让整篇文章收不住尾,半途而废。一定要养成确定选题收集素材构思好再动笔这个习惯。 三、编写文案的逻辑 1、拟定写作结构 写作结构指文章逻辑脉络,用户会按根据结构去理解文章。许多文章读不下去,就是因为逻辑混乱。 什么是好结构?可以被读者理解、读懂的结构就是好结构。你列完结构后,把提纲拿给别人看,看别人能不能理解你想表达的内容。举个例子,平时看剧,会觉得有的演员演得不好,是因为我们觉得他的逻辑是非常表面、肤浅的,和我们的逻辑不合:他觉得哭和笑应该这样,而观众在观看、理解他的时候,则会觉得出戏。 2、要根据逻辑去决定素材摆放的位置 3、根据不同的题材灵活搭建结构 像说明书,没有一本说明书先给用户成品,然后再倒着介绍每一步如何安装。说明书的逻辑就是一步步循序渐进。但如果是推理小说,往往会先倒过来,先有结果:某某死了。读者可能云里雾里,但是被吸引住了,于是饶有兴趣看下去。这是推理小说的逻辑。不同的题材应该采用不同结构,我们知道用户是什么样,知道要给用户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再根据不同的题材、主题搭建结构。 我们做菜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先逛菜市场,买想买的菜,再根据买回来的菜决定做什么。这种方式需要达到一定的厨艺水平。而作为一个新手,常常是先看菜谱决定做什么,然后按需购买。菜谱的作用就相当于文章的结构。 四、展示的逻辑 1、亲密性 把你觉得有关系的内容放在一起,变成一个视觉单元,从而符合读者的阅读、思考习惯。在平时阅读、排版时,你都要有意识的去注意,视线是如何移动的?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接下来会看哪里? 亲密性可以让信息、文字自动实现条理和组织,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逻辑的组织性,使内容更容易被阅读、记忆,帮助读者理解。此外,亲密性还实现留白,在视觉上更美观。 2、对齐 对齐,让相同作用、级别的元素看上去统一,体现彼此的联系。这些标题属于这个栏目,那些字有那个功能。读者会自动地把同样格式的字理解成一组。比如每个段落里,第一个论点的文字空一格,分论点空两格,通过适当的放置位置,帮助读者理解层级关系。并且可以让页面更具条理。 3、重复 用重复的表现强调所重复的内容,增强视觉效果,突出重要性。 4、对比 如果要让两件事情产生对比,那这两件事应当截然不同,完全、完全地不一样。我在开始做内容运营时,比较温和,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不需要太彻底。后来发现,一定要打破这个心理障碍:如果两件事要对比,那一定要截然不同,这样会带来更有冲击力的展示、排版效果。 最后再强调一遍,逻辑是认识世界的钥匙,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内容也好,运营也好,排版也好,都要传递给读者一个明确的逻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