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的时候,从融资规模看,ofo和摩拜是绝对占优的,但是,所有参与者对整个市场其实是模糊的,其他品牌并非没有一丁点机会,但一年过去,ofo和摩拜成为霸主,而其他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呢?
(必达咨询数据显示:其他品牌市场份额为8.7%)
(必达咨询数据显示:其他品牌市场份额为7.4%) 9月23日,“第三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朱啸虎说,目前共享单场行业的格局已经确定,基本上前两家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有5%。 共享单车的风口一如团购、网约车等其他的风口,同样是群雄并起,资本、战略、执行力追逐混战,但积累起的海量经验教训却没有被后来者记取,这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致命的风口 卡拉单车创始人林斌以借朋友29万元偿还用户押金结束创业之路;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赔进去300多万;3Vbike创始人巫盛华赔了100多万;町町单车资金链断裂,创始人丁伟跑路,他们投入单车数量小,最多也就一千多辆,而且服务水平极其落后,根本谈不上合格的创业,大风刮来的时候,这些“雏鸟”也想飞起来,赚一笔钱,然后拂袖而去,但结果风太猛,把他们拍死在沙滩上。 千团大战从最初的五千多家打到剩下一百多家,最后活下来的屈指可数,打车软件大战最酣时死亡超40多家,最后活下来的也只有滴滴,追风口不是谁都可以追的,风口指向是大投入、大资本、大规模,追不上风口的结果是致命的。 营销到底应该怎么做? 悟空单车和酷骑单车的失败本质来说是因为营销过度,悟空单车把单车投放在多山地的重庆本想搞个大新闻,酷骑单车的土豪金单车真搞了个大新闻,结果投入过大,反而影响了生存本身。 那么,风口上的创业公司的营销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滴滴曾经用了这样一个招数:当时行业老大摇摇打车花了30万在广播电台打了一个广告,内容是介绍自己的软件,滴滴没这么多钱,于是花了4000块在他们的广告播放结束后投了一支一句话的广告:现在拨打电话xxx即可下载安装。由于司机分不清摇摇和滴滴,滴滴赚了一大笔免费的流量。 美团的招数更简单:王兴本人经常参加媒体采访。千团大团时,王兴频繁出现在媒体采访中,不仅谈团购行业,而且大谈特谈自己的创业史,王兴的名气也是那时开始积累的。如今更是如此,现在的王兴在访谈更加游刃有余,而且频出惊人之语,事后往往成为舆论热点。 产品的尺度 在产品上,死掉的共享单车无一例外都非常糟糕,但像酷骑和小蓝在产品上不断做内容,以提高和丰富用户体验的,结果资金链出现问题,其实也是不行的。所以,产品的尺度是企业能否长久和成功的关键。 程维曾经说过,产品一定要做到70分以上。也就是比较完善,但不能太好。酷骑和小蓝就死在太好两字上。 滴滴APP最开始很粗糙,用户体验非常差,于是做了一个比较高端的功能,就是人工语音叫车,用这个功能来改善用户体验,因为考虑到司机反复听到机器语音会感到厌倦。当时一些打车公司在司机车上部署联网的pad,用来提高司机体验,滴滴一直没做。 反观酷骑上马的充电功能,在产品上应该打90分以上,但实际上对用户体验的改善非常有限,因为共享单车主要解决的是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谁会在一公里的骑行过程中为手机充电呢?此外,小蓝还计划在单车新增智能屏,把它做成流量的入口,这同样也是一个鸡肋的功能。 产品的尺度对应的一定是行业的本质,共享单车的本质是解决人们的短途出行问题,人们对共享单车的需求更多在于:随处可见的单车、安排靠谱的单车质量、快捷流畅的APP,添加任何超出这些需求的附加功能本质上都掉进了“伪需求”的陷阱,在风口里,一旦掉入陷阱,离死也就不远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