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头条问答,一个与知乎、百度知道类似的功能开始内测。经过半年调试,问答频道在今日头条的App内上线。今年六月,头条问答升级成悟空问答,推出了独立的App与PC端网站。 2016年7月,一个叫做上头条的小功能在头条App中内测。收到官方邀请测试的用户,打开今日头条,会在App底栏正中间的位置看到一个“+”号。点击它,用户便可发布文字、图片、视频。这种玩法基本等同于在今日头条里发微博。 今年4月,今日头条又上线了“微头条”,并把它作为核心功能,安置在App一级界面的底栏。微头条集合了在今日头条发布的短内容。短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视频。用户可以评论、点赞、转发,关注信息发布者。 头条甚至提供了技术支持,鼓励用户将他们在第三方平台发布的内容,同步到微头条内。这一行为激怒了新浪微博,导致后者暂停了对今日头条暂停了第三方接口。
关注频道与微头条 今日头条近期还上线了关注频道。 这个频道集合了你在今日头条的关注者,里头有他们的最新动态,比如回答了一个问题,发布了一则微头条,转发了一篇文章等。此外,头条正试图邀请用户同步通讯录,以寻找更多的好友。此举或许意味着,头条开始在熟人社交模式上进行探索。 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在App内布局问答和微头条功能的直接效果是,补充新闻资讯外的UGC内容。借由用户的表达与分享行为,建立起知识社区、社交网络,达到增加用户对今日头条忠诚度的目的。 只是,先在头条的App上内测功能,接着以频道的形式上线,孵化一段时间后,脱离今日头条,推出独立的品牌与App,除了悟空问答,西瓜视频的操作路径也是这样。不知微头条最后的结果是否也会如此。 这让人想起几年前的豆瓣,将电影、读书、电台等PC网站上的多个功能进行拆分,独立推出了13个App。豆瓣创始人阿北曾说,在移动互联网,传统互联网上的链接已经不存在了,移动互联网被一个个应用分割化。因此我们豆瓣不会有整合的豆瓣客户端,只会有一个个独立的App。 这样的产品策略在拓展用户基数上有一定道理,比如有的用户只使用豆瓣买票,有的用户只使用豆瓣看书评。 为单一客户端减负,在不同产品之间打造微妙的细节差异,也能吸引到更多轻度使用者成为自己旗下客户端的活跃用户,避免用户流失到竞争对手的阵营——在这一点上,腾讯最为擅长。 QQ与微信,天天快报与腾讯新闻客户端,这两对产品在粗略的分类中属于“完全一致”,但在实际的运营中却出现了“并不互斥”的情况。 只是,并非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有腾讯那样对产品细节和人群定位的把控,豆瓣网就是一个“反例”——13个App的用户高度重叠,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豆瓣网最终推出了所有功能集结的“豆瓣”App,而豆瓣一刻则于上个月16号停止运行。 关于成立悟空问答的独立品牌和App,产品市场总监刘晨也有顾虑,接受媒体采访时,刘曾坦言,“到底有多少人会转化,我们会通过产品包括内容的逐渐调整去观察,这个实验我也不能说它一定会成功,但这会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事情。”
海外版今日头条TopBuzz 今日头条的海外布局之路 对于CEO张一鸣来说,2017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今日头条的全球化。 2016年10月,今日头条出资2500万美元投资印度最大的新闻聚合平台 Dailyhunt。到该年年底,据传头条已控股了印尼的新闻阅读平台BABE。 2017年2月,今日头条的高级副总裁柳甄透露,头条全资收购了北美知名短视频社区 Flipagram,还投资了主打东南亚市场的移动短视频app——Vshow。 Flipagram在美国的竞争对手是musical.ly。musical.ly于2014年上线,是一群中国人开发的应用。二者都主打音乐短视频社区,目标用户都是青少年,重合度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