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电动平衡车知名企业纳恩博(Segway & Ninebot)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由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管理的基金及中移创新产业基金参投。 这家2012年成立的公司,在过去5年,不仅得到了小米、红杉、顺为、华山、Intel、GIC、海泉基金等投资人的青睐,还全资收购了世界平衡车鼻祖赛格威(Segway),形成新的 Segway & Ninebot 集团,拓展了 Segway Personal Transportation、Segway Robotics 两大主体业务。 完成这样一笔融资后,这家公司要往哪里去?这个问题我们也很好奇。于是也与CEO高禄峰聊了聊。 一、推出Segway Discovery短交通工具租赁服务,主打欧洲市场 纳恩博最近换了新名片。名片上除了我们熟知的Ninebot、Segway、Segway Robotics 还多了一个新品牌Segway Discovery。这是一个短交通工具租赁服务,刚刚推出不久。 高禄峰告诉36氪,去年上半年公司开始组建Segway Discovery的团队,现在团队有十几人,加上支持、辅助团队共有三十多人;目前全球已经有1000个左右的运营点,其中欧洲约700个、美国约200个、亚太地区约100个;现在已在西班牙做试点,预计明年正式推出,计划两年扩展到全球。 有桩代步工具租赁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重运营。这方面,纳恩博会以品牌方的身份统筹,成立亚太、英联、美国分公司进行管理,提供包含参考定价在内的标准化产品,借助当地代理商具体推广、运营,原有的一些代理商已经接入,在一些重点的有示范作用的点,会以子公司的形式进行运营。 事实上,在不少景点、酒店,已经有不少Segway的租赁业务,这似乎意味着作为品牌方与代理商的竞争。高禄峰表示,之前代理商基本上以散兵游勇的形态存在,多在当地推广;Segway Discovery则是一个全球的网络,意在增量市场;一方面作为品牌方,会在Google、TripAdvisor、去哪儿、携程等统一购买流量,整个服务体系都会受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网络,又可以互相导流、推送相关的促销信息,从而提高合作伙伴营收。 欧洲会是这一业务的主战场。欧洲地区交通工具租赁业务成熟,且市场接受度高,有推广这一业务的基础;收入水平、消费水平高,可以接受半小时几十欧的价格,有售卖这一服务的可能。此外,高陆峰表示,Segway在欧洲已经累计了很高的知名度,基本上10倍于公司自己的预期,是很好的敲门砖。 在欧洲,涉及代步工具租赁的Intersport已经有几千家线下门店;而诸如摩拜、ofo等无桩自行车分时租赁业务也在推进欧洲市场。团队认为,双放面向的人群并不相同,Segway Discovery推广的是电动代步工具,面向的是懒人。 以Segway为敲门砖,公司也有规划未来将电动滑板等其他品类的产品纳入到这一服务网络。作为一个成熟的生意,Segway Discovery业务模式简单,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很可能只需要一两千万元就能运转起来,未来很可能会是公司营收的一个来源。
二、Segway Robotics或将拆分独立融资 Segway Robotics是2014年开始做的一个业务,目前团队已经有100多人;2016年11月正式推出了机器人平台路萌(Loomo)开发者版本;目前已经收到包括宝马、Google、Facebook、MIT、NASA在内的3000多名开发者的申请;今年年底有可能会推出面向C端的产品;而这一业务也有可能分拆,独立融资。 高禄峰认为,机器人需要有移动和视觉的能力,而这两个恰恰是Segway Robotics的优势所在;在移动能力方面,轮式机器人效率最高,机动能力好,最有可能成为机器人通用底盘,而轮式机器人99%左右的专利都掌握在公司手中;在视觉能力方面,纳恩博的战略投资人Intel 主推RealSense,可为Segway Robotics提供了最新的产品、技术及技术支持,经过团队研发之后的VSLAM实现结果已经比Google Tango要好。 要做机器人的平台,技术之外,拓展生态就是关键之一。2016年11月正式推出了机器人平台路萌(Loomo)开发者版本后,团队也在积极招募开发者。官方表示,目前已经收到包括宝马、Google、Facebook、MIT、NASA在内的3000多名开发者的申请。今年CES,宝马展示了基于路萌(Loomo)开发的停车应用。今年2月,团队联合MIT(麻省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创新署举办“养老黑客马拉松大赛”。而在乐高的工厂,可以检测员工是否佩戴安全帽的路萌(Loomo)也已经上岗。在国内,也在与知名物流厂商进行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的技术与方案研发。这些B端行业的试点应用,也都被要求放回到路萌(Loomo)的平台,方便其他用户使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