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效应”中的设思维,利用人的创造力,在产品中加入低投入,高贡献度价值,高回报的任务,让用户不知不觉中成为产品品牌忠实粉丝。宜家效应给你一个新的设计思维。前言——————创造力的利用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宜家,小米公司,某宝这样的地方购买过需要通过自己动手组装成完整的商品。它们在详情介绍中会很大程度的渲染这个东西很好很坚固,加上说明书那些复杂的象形步骤图,吸引着我们去尝试。但,结果很少像你期望的那样坚固和耐用。在大学那会我也买过一个需要自己组装咖啡桌,用了几个月,桌子就开始摇晃,甚至有倾斜的现象,不管怎样,我都会尽力去做点补救措施。为什么我会那么执着的在这个坏桌子上再去投入精力修复它呢?这种事情并不是我一个人有体会。许多人都很坚持长时间使用自己亲手自制的东西,甚至超过自己的想像。 心理学家迈克•诺顿,丹尼尔•莫乔和达恩•艾瑞里在消费者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新研究说明了这个现象。内容指出,“做一些事情,投入你自己的血液和汗水(包括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到一个物理对象中,似乎会给它带来额外的价值,并且超过它固有的质量,研究人员将其称为“宜家效应”。“宜家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实际意义和感知价值,增强用户和产品之间的联系。 举个例子,在20世纪40年代,各种即时烘烤配料在美国兴起,美国食品制造商希望缩短制作蛋糕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简化了制作中需要添加水(或牛奶)和鸡蛋的过程。结果人们都不认可。为什么呢?一个名叫欧内斯特•迪克特的心理学家。他发现原因是这个配方使得人们在做蛋糕时所需的努力水平降低了!太容易了!显然,人们没有得到满意的烘焙蛋糕体验。然后制造商想出了解决办法,将干混合配置粉里的鸡蛋牛奶成份剥离出来,让人们自己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添加。这样之后,神奇般的使得销售额再次上升。可见,把鸡蛋和牛奶加到蛋糕粉里这样最小的努力也能使我们从做蛋糕里获得成就!这说明啊定制不仅仅是个人的偏好,投资的努力也会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旅游,从前更多都是跟团游,“付了钱,我享受”的思维。而现在现在各色各样的亲子团,游学行,自由行,加入更多在过程中需要投入劳动的体验场景,反而也让旅游变得更有意义,用户也为此买单。 对设计而言,宜家效应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路,它可以以什么样的形式融入设计中呢? 我们来看一个科学家桑德斯关于对消费水平的研究,从典型的购物体验中得到的所有东西,可以将它们分为:购物,购买,拥有和使用四个层次,而且,这四种层次的创造力,都是每天人类所需要的我们用一个表来阐述一下:
这个表格看到人的4个层次的创造力,在设计实践中是如何帮助到我们呢?当你考虑到不同的用户体验方法时,你可以回想起这些水平,并考虑你的目标用户的创造力水平。在你的目标受众中,定制和协同生产的需求越多,宜家效应的价值就会对你的产品影响就越大。当任务成功完成时,这种效果可以让产品的用户粘性提高。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折纸,十字绣,乐高,手作玩具,小米的组装路由器......它们都让粉丝们参与到产品输出的过程来,参与到其中进一步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 谷歌出的一款网页游戏Interland,它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参与进来,从而增强孩子对网络安全责任心和提升他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每个关卡的设计,通过有趣的形式,(问答,计算,收集卡片,给予爱心关怀)让孩子思考,动手,通过他们的付出和完成任务,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学习到这些难以用言语去宣导学习的安全知识。在这个过程,“宜家效应”原则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