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想形成高社交属性的产品,产品本身要具能累积足够多的话题触点。什么叫做话题触点?就是这个产品媒介能自然关联到足够多想象力的场景的事情。 移动互联网中,大家都在聊场景,场景是什么?我认为场景就是社交货币,就是形成社交性产品的基础元素。 第一种方式,是寻找某种大家无法反驳的观点。一旦反驳就具有巨大社会压力的观点形成正向关联性。
比如我在前面已经提到的不买钻石给妻子,一定有可能会被质问自己不爱自己的妻子。朋友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刷屏,一个连什么都不给你买的男人一定不爱你之类的文章,这就是社会约定俗称的巨大压力让你形成无法抗拒的压力。 同样前面我也举到了脑白金的例子,把不买脑白金和不孝顺老人之间建立一定关联场景从而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这就是营销的可怕之处,在无形中编制社会道德压力感来让你不得不买单。 第二种方式是把某种消费行为与某种主流的生活价值观关联起来。甚至是与某种所谓圈层身份象征关联起来。比如星巴克就是认为打造了所谓白领圈层概念,用马克杯的标签把你和其他用户分离开来。 第三种方式利用大KOL掌握消费话语体系,同时形成产品知识的专属化。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吃大闸蟹其实是一个高难度的行为,因为有很多种不同烹饪方法和品尝方法,甚至有专门的品尝师。 虽然他们盲测的时候也可能区分不出某些地区大闸蟹和其他大闸蟹的区分度,但是由于这些人掌握着美食知识分发权利,对于没有固定价值认知体系的产品来说,这群人所说的好就是所谓的好,从而利用话语体系掌握定价权。某些专业的评酒师大概就是掌握酒这种具有高社交属性产品的定价者。 三 总结:社交属性产品的优势 最后一个问题,成为高社交属性的产品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呢?我认为起码有看得见的2大好处: 形成强定价权。就像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形成食品产业定价权的核心是产品的风味独特性,那么对于大家而言,所谓的风味独特性到底是指什么呢?难道不就是我所的掌握了消费话语体系吗? 形成用户强黏性。这种黏性甚至不是产品实际价值带来的,而是强消费场景下的消费者的惯性的力量。 一个产品不断有复购,又有定价权之后的高毛利,这样的产品,想象都让人激动,是不是?所以,最后有个小互动,你们还见到哪些提升产品社交属性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