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出生在山西的王跃胜,只比曾强大一岁,在曾强认为每道高考数学题都有两种解法、提前一小时交卷考进清华的时候,王跃胜高考落榜,算上补习的时间,他一共读了六年高中,但最后也没拿到任何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补习期间,他家中的唯一经济来源只有 15 只母鸡下的鸡蛋。 读书的路走不通,王跃胜只能去做煤矿工人,但煤矿的工作太苦,王跃胜坚持不了。 1982 年,他凑了 200 块钱做水泥预制构件,到 1985 年又开始偷着卖油料,到 1992 年允许私人经营加油站的政策出台时,王跃胜的油库已经有 800 吨的储量,到了 1997 年,他名下已经拥有 12 家加油站。富起来之后,王跃胜并不满足,他认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于是坐上火车,奔着中关村来了。 迎接王跃胜的中关村是名副其实的村子,绝大多数都是平房,因为要铺设管道,马路还被掏个稀烂。一边是萧条景象给富翁带来的落差,一边是北大等名校对落榜生带来的刺激,王跃胜在复杂的情绪中围着中关村转了几天,终于在一家名为罗格因的网吧(显然是"Log in”的谐音)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景象:一屋子大学生。他意识到,除了大学,网吧也可以网罗人才。 98 年的情人节,王跃胜的网吧在北大南门开业了,和高材生们喜欢用英文谐音取名不同,王跃胜的要求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会读会写,笔画加起来不超过十画,最终,他给网吧起名"飞宇”。 25 台奔腾 166 电脑,加上一间 128 平米的屋子,花了王跃胜 80 万。 起初,会上网的人并不多,王跃胜就专门雇人来做免费指导,看大家觉得费用贵,他就把凌晨的时间调为 10 元/小时,其余时间 20 元/小时,甚至,还一度打出过早上 7 点到 9 点免费的告示。在这个做了 16 年生意的人面前,北大学生们丢盔卸甲,心甘情愿地掏出自己的生活费,因为他们真的没有任何理由拒绝飞宇。
距离第一家店开业短短 8 个月后,王跃胜在旁边的房子又开出第二家店,之后是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所有的店面打通,招牌也统一都叫"飞宇”,最夸张的时候,这里有 1800 台电脑,比北大全校的电脑还多,每天,有超过1. 6 万人在这里上网,每台机器几乎都是昼夜不停地运转。
2000 年,飞宇开到第六家店的时候,最新版的北京城区图上出现了"飞宇网吧一条街”的名字,有山西老乡来找王跃胜,不需要打电话,只需一张地图就能找到他。又过了一年,整条街上有十八家飞宇网吧。
如今的王跃胜(左二)已是人大代表 从 1998 到2001,三年十八家网吧,平均每两个月,飞宇就开一家新店。在差不多同样的时刻,曾强的实华开也开了十五家门店,只不过实华开分布在北京和上海的多个地点,不像飞宇十八家开在一处这般气派。 4 实华开和飞宇的野蛮生长,几乎与中国互联网萌芽期的发展同步。在 1996 年实华开第一家门店开业时,马云的中国黄页刚刚完成与杭州电信的合并,马化腾还在寻呼机软件公司做开发部主管,李彦宏远在华尔街,刘强东在人大开餐馆,哪怕是张朝阳,也只不过是刚刚注册了爱特信公司,一切都似乎是静悄悄的。 但是在 2001 年,当王跃胜凭借整条街的网吧每日纯利润上万的时候,阿里巴巴已完成 2500 万美元融资,QQ有 3000 万用户,百度上线了,京东商城的雏形在全国开了十多家分公司,搜狐已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用户从哪里来,用户从网吧来。 1997 年时,中国网民数量是 62 万,只有2.45%的城市家庭拥有电脑,而到 2001 年,网民数量是 3370 万,在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拥有电脑的情况下,是网吧,给了中国互联网第一把燃料。 其实在这个时候,曾强和王跃胜也仍然在互联网的中心。曾强开网吧的目的是做网络电话的生意,虽然推广不顺,但他已经快速转向电子商务,创立了"龙脉商网”,试图连接全球华人企业和产品,他还从当时中国最大的电商网站 8848 挖来了大名鼎鼎的毛一丁,并接受了来自汇丰的 500 万美元投资。正如前文所说,他好像是更有可能成为马云的那个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