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创业风口的开启之余,美团凭借团购网的优势迅速打响了品牌战的第一枪,接着美团、点评的合并,美团外卖等服务窗口的出现,让美团的品牌成为了互联网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过,随着美团业务能力的增强,美团的胃口也越来越大,网约车、共享充电宝、和生鲜电商等领域,甚至还有自己的的支付牌照,可以说什么火美团就干什么,这难免让人纳闷,这家公司的业务边界到底在哪里?这样盲目的追热点产业真的好吗? 抢夺风口产业“敛财” 为融资铺路?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句雷军的创业格言激励着很过处在创业十字路口的创业人士。 而美团就是在这众多风口创业潮中颇具代表性的公司,凭借着团购业务站稳脚跟的美团似乎尝到了风口创业的甜头,于是在网约车、共享充电宝、生鲜电商等产业纷纷插足,可以说真的是什么火美团就做什么,这种抢夺风口的做法除了想靠风口赚钱以外其实更在为自己融资能力积累数据。 在创业的7年时间,美团已经陆续融了563亿人民币,融资次数之多,以至于D轮后每当美团有融资,业界都会猜测美团要上市了,因为再不上市,后面的融资几乎就要触及天价了。 只是,美团的答复前后都差不多:“美团随时都可以上市,但上市不是最好的选择。” 这次也不例外,在融资发布会上,王兴称“现在投资人并没有催我们,他们关注的是美团是否会持续创造价值,我们也不会去签相关的协议。” 其实公司价值和融资能力可以说是成正比关系,而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公司的现有用户量、公司业务的前景评估、用户群体的活跃度等方面,以美团的现有业务来看可以说规模已经够大, 但可能依然无法承载一个足够有想象力的资本故事,所以美团必须继续二次创业,王兴对于本次融资用途的回答似乎验证了这个猜测:”原有业务经营状况好转并不需要持续融资,融资更多是投入新的业务。” 美团的业务线已经包罗万象,但是还远远不够。也有人说,不是王兴的野心足够大,而是现有业务撑不起王兴心中给予的美团估值。 产业链融合发展成“口号” 产业窗口更像是创业秀 2010年,美团拿到天使轮融资之后就涉足吃,在“千团大战”之后,美团与对手形成差异化,并且一举做大吞并了“前辈”大众点评。 而后的日子里,美团开启了多而杂的业务网,餐饮、旅游、婚庆电商只要是与生活有关的产业美团均有涉足,目标直指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领头羊。 但是美团这种不断去拓展所谓的新核心业务,来满足资本故事的延续,让美团的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变的更像是一个给世人开出的空头支票。 也许你会问,那微信、携程、滴滴等都在多个项目上投资,难道他们的做法就不是“口号”作为。 当然不是了,支付宝、微信等这类大支付平台从投资合作的产业中可以接入多个应用场景,在服务用户的同时更能为平台增加多个触角,从而锁定这些新进的用户群体。而携程只投资和旅游相关的出行项目和产业,从而增强自己在出行场景中的话语权,至于滴滴就更不用说了,从历来滴滴投资的项目来看,滴滴只投资了和车相关的产业,为的是在出行市场积累更多跟车有关的数据。这些公司可以说都在围绕自身的业务在拓展,在扩充场景的同时更为健全已有的生态链。 而美团呢?网约车想玩、共享充电宝也想玩真可谓是一个十足的风口创业潮跟随者,从美团新涉足的这些产业来看,完全是一种与现有业务决裂的做法,这种基于美团原有用户群体开设的窗口,可以说相比其他新的创业公司在流量获取上会容易许多,但这也让美团的定位越来越杂,究竟用户登录美团是打折呢?还是打车呢? 市场方向迷茫 表演性创业淹没自身优势 一心多用的做法在美团身上可以说体现的淋淋尽致,最近有消息爆料美团点评正在招聘分时租赁共享汽车iOS算法工程师和资深Java研发工程师,准备投入重金进入共享汽车市场。如果消息真的属实,那这就是美团在网约车、共享充电宝等之后的又一“力作”。 但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等产业似乎市场并不买账,以共享汽车为例,10月24日,首家共享汽车平台EZZY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终止EZZY平台的服务,并正在积极处理后续事宜,成立清算组,开展清算及清偿工作。 虽然有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诞生了370家“共享汽车”注册公司,实际拥有车队的运营公司超过100家。 但这些众多的共享汽车平台EZZY一样,无法控制成本是困扰目前中国市场上绝大部分共享汽车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