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们倾向于让创始人与公司荣辱与共。他们为创始人定下足以满足奢华生活需求最高工资。风投们认为创业者的生活福利不该来自风投的资本,而应该来自他们产品的利润。想挣钱就得作出成功的产品。 风投自己则不受这一规则约束。事实上哪怕赔钱了,风投的收入也不会受到影响。他们也不会为被投资的公司承担额外风险。目前的市场规则是风投人拿投资额度中的1%。相比之下,创业者则需要拿出辞去稳定工作,拿出几乎全部积蓄来让公司起步。 尽管85%的风投公司效益不佳,风投人们依然稳如泰山的拿着他们2%的年金。绝大多数的风投人可不像他们的小伙伴创业者们那样看被人脸色,随时为下次融资提心吊胆。风投人一般有十年窗口期来观察是否能为投资者够实现收益。拿到一笔资金没多久他们便开始募集下一笔资金。这一体系下风投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也意味着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动力。 大变革要开始了 There’s no shortage of remarkable ideas, what’s missing is the will to execute them. — Seth Godin 好想法从来都不缺,缺的是执行他们的意志。——Seth Godin 我们越来越懒的去自己寻找值得投资的企业。除了独角兽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初创公司。风投人应该和创业者一样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并为他们的决策承担风险。很多在当前规则下被忽视的提出一千万美元,五千万美元乃至一亿美元退出方案的公司迫切期待这样的新规则。还有很多创业者和他们的生计老小也在期待这样的改变。 比如Indie.vc和 Jennifer, Mara, Astrid & Aniyia这样的公司正致力于开发测试这样的新模式。我个人创立1heart的经历也给了我很多灵感。我们致力于帮助创始人构筑高效的公司间合作。尽管这个模式本身是设计来帮助中小企业成功的,我们有信心下一个独角兽公司会在我们的孵化中产生。 我们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我不是因为有钱才发体面的工资,我是因为发体面的工资才有钱的。——Robert Bosch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构筑一个创业者和企业都能共成功的生态系统,那么我们对待早期投资的态度就需要改变。这些改变同样也能帮助更多风投机构构筑可持续的投资模式并依次为投资人带来良好的收益。 改变评价体系——目前风投机构(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都依赖两个评价标准。风投机构的体量大小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这两个标准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改变,我们认为还有一个指数同样值得关注:投资项目的总成功率。 这个指数可以帮助投资人了解一家风投机构在他们投资项目的成功中扮演了多大分量的角色。项目的成功将会为投资人的资金和他们承担的风险(比如超过五十万美元的年投资所必须考虑的风险)提供客观的回报。这样,能够帮助更多初创公司成功的风投机构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这些更多的资金回过头来也会再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成功。 别筹集那么多资金——很多人乍一看到这话可能觉得不对。作为创业者,你的产品初期市场反馈良好,你想把一鼓作气油门踩到底。而且也是时候收获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了!问题是根据增加估值募集到的每一分钱都意味着退出方案的膨胀。这样的昭和心态不仅导致筹资对象和退出方案的选项越来越少,也会缩紧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 风投人Eric Paley在他的Toxic VC and the marginal-dollar problem中精准地指出了这一问题,文章这样开头: 风投资本应该被贴上安全警告。在我们的经验中,风投比低客户采用率,技术负债和创始人内斗三条加起来终结的初创公司还要多。风投本应该是新兴企业的催化剂,在实践中往往成为了毁灭新兴企业的毒素。风投经常逼迫初创公司过早地进行扩张,对初创公司来说,这是典型的死刑判决。 过早扩张被很多人认为是初创公司失败的头号诱因。现行环境中对募资活动和独角兽公司的推崇正造成了大量初创公司的过早扩张。 接入现存环境——尽管我成功创办过几家公司,但我每次都有一种从零开始的感觉。对于初次创业者来说,带领初创公司走过起步阶段肯定更加困难。我觉得近年来创业工作室热潮便是因为这个缘故。Attila Szigeti在他的Startup Studio Playbook.中详细描述了现状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