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信任模型,这可以协助大家确定用户对自己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从而更准确更细分地确定自己这一阶段的产品推广方向。
我相信,大家在运营推广过程中,肯定也像我一样容易迷失方向。每天都可能问自己一些问题,可能是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更可能是以下这些问题: 我们的产品推广走到了什么阶段,用户真的了解了我们的产品吗? 第一阶段的产品宣传已经做完,后期的宣传重点和方向应该是什么? 明明已经做全渠道的产品宣传,为什么用户就是不买单? 你可能找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启动期、爆发期、稳定成熟期、衰减期)来尝试解决,却发现虽然有了大方向的指导,但又遇到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产品处在某一固定周期的时间会特别长,如果不将这一时期的运营推广战略进行细分,很容易止步不前,时间长了更会迷失方向。 也可能尝试试用“用户分层”,尝试通过分析用户所处的不同阶段来分析用户对产品的感知程度。然而你却发现,割裂开来的用户感知,无法指导整体的推广策略。 怎么办?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认知-信任模型,协助大家确定用户对自己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从而更准确更细分地确定自己这一阶段的产品推广方向。通过个人实际工作的实践,发现此模型应用起来不仅简便,且能很好地梳理你的推广思路。 一、什么是认知-信任模型 我首次知道是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你总是在推广上栽跟头?》,其中提出了“认知门槛”和“信任门槛”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关的模型。具体如下: 其主要观点是:当你的产品刚面市时,你的用户拒绝使用的核心原因是:听不懂,不敢用,对应着两大门槛,认知门槛和信任门槛。所以将两个门槛按维度模型分,产品可以分为四类。 高认知X高信任门槛:以B端产品为主。 高认知X低信任门槛:以客单价较低的C端产品、且创造新兴需求的产品为主。如摩拜单车。 低认知X低信任门槛:以免费使用且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产品为主。如墨迹天气,新闻类APP等。 低认知X高信任门槛:以客单价较高、且需要谨慎的投资理财类产品为主,如京东金融。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从认知和信任的角度去分析你的产品属于ABCD哪个象限(比方说处在D象限的就是用户较容易知道你这个产品提供的是什么服务,但是很难相信你),从而来确定你整个产品的推广方式是偏向于渠道开拓方向,还是更要注重内容的打造等等。 那么,这个思路是否可以套用在产品的阶段性推广,而不仅限于整个产品的推广方向确定呢? 经过实践证明,当然可以!并且非常实用。 二、如何应用认知-信任模型,确定你的产品推广节奏 分析用户对你的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1、产品的初始情况 如文章里说一样,一个产品刚开始面市之时,就有它的认知-信任属性。摩拜单车为例,因为它引领了一个新的市场,用户根本没有“共享单车”的概念,所以它最开始的推广方式需要先进行市场用户教育,属于高认知门槛。但因为摩拜单车单价不高且押金可退,所以相对而言属于一个低信任门槛的产品。所以,整体说来,摩拜单车是属于B象限的产品。按照金龙的想法,就是要从内容着手去推广产品。 按照这个思路,那我们来分析下我们自己的产品。这里以我自己做过的某产品为例。 产品A是针对平台普通用户的一项付费产品,有点类似于你在淘宝看中某样东西,需要付费购买。不同的是,你需要先充值在账户里,然后每次购买时进行扣减,不够再充值。在我看来,如果你的产品能够一两句句话向用户解释清楚,就是低认知门槛的。同时,该产品虽然效果感知不强,但单价低。相对公司其它产品而言,它的信任度要求没有那么高。
综上所述,产品是一个低认知低信任门槛的产品。所以一开始我们的推广方式就是通过平台所有渠道,如场景植入、广告位、push信息、社群分享等,告诉用户“我们推出收费付费,充值使用即可”。1个月时间,几乎平台所有活跃用户都知道这个产品,并基本熟悉了产品的使用规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