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 轻松上网从此开始!

上网第一站

当前位置: > SEO >

美工终结者的鲁班设计系统,是否有可能取代交互设计师?(2)

时间:2017-11-24 09:17来源:我来投稿获取授权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www.swdyz.com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删除。投稿如果是首发请注明‘第一站首发’。如果你对本站有什么好的要求或建议。那么都非常感谢你能-联系我|版权认领
再比如,对与具体场景有关的用户接触点梳理或是视觉设计中的品牌关键词分析比如听歌识曲、工程师验收现场后上传照片到现场图库(见下图)等等,故事

  再比如,对与具体场景有关的用户接触点梳理或是视觉设计中的品牌关键词分析——比如听歌识曲、工程师验收现场后上传照片到现场图库(见下图)等等,故事板是一大利器。而不分场合地在没有场景特殊性的流程里套用,则几乎等同于浪费时间。

  

美工终结者的鲁班设计系统,是否有可能取代交互设计师?

  △ 现场图库上传流程的故事板(由于涉及到现场和后方双场景协同,故事板能较好地发挥价值)

  另外想提一句亲和图和卡片分类法,这类方法本身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信息归纳手段,使用频率高很正常。我只是诧异于我看的一些作品集中,只要见到亲和图法的字眼,必有一张「便利贴大合影」——出镜率之高让我怀疑是否真的有亲和图法一定等同于使用便利贴的说法。我承认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产品、设计、开发一起拿着纸笔站在白板上贴便利贴是一副很美好的画面,放在作品集或者汇报PPT里,确实是需求经过项目组成员有效论证的一个底气十足的证明。而如果项目处于争分夺秒的阶段呢,实际上只需一台笔记本,一个投影,会议室里再多人的意见也可以快速在一个Sketch、一张脑图甚至一个表格里进行归纳、增删和修改,并在讨论后快速整理、形成结论和共识,实操起来比便利贴的效率高不少。

  总之,全盘套用标准流程做出来的设计到底对不对我不敢说,但很有可能影响团队协作效率,甚至过于刻板地依赖于方法论导致被某些“假结论”误导。

  比起这些设计过程中方法的小抉择,更常听到的故事是:纵使设计师用一百种方法形成了交互和视觉都满意的方案,附送自认说服力满分的推导过程,而仅仅因为某个甲方、决策方的一句话,这些论证分析过程的说服力可以瞬间归零。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为用户体验把守最后一关的人,如何甄别哪些改动点不能妥协、哪些可以?

  对前者,如何抗住压力去推动决策方接受?

  对后者,如何迅速变通、打好平衡、形成折中的解决方案?

  这恐怕是所有学院派方法都无法告诉我们答案的。

  而这才是商业设计,或者说,这才是生活。

  借一个狼厂设计师前一阵的朋友圈:你不能欺骗你自己这是一个高大上的工作。

  并不是我们不认同产品设计的价值。相反,每个或挫或俊的亲儿子历经千难万险上线时我相信每个设计师心里都是自豪的。

  只是相比追求美感的视觉设计,在我个人的看法里,产品或者交互设计其实是个工兵型的角色——看球的朋友可以理解成后腰。

  了解各种技术或者资源限制,听取内部、外部各路老板的意见,和外部合作方达成一致,想清各种异常流和分支状态……踩各种坑、撕各种逼。在这种条件下利用自己的专业性给出最优解,最后交付一个靠谱、可执行的交互文档给视觉和开发,上线后还要根据数据和调研继续迭代方案,这个过程并不是理想中有一个标准流程的线性过程,而是复杂的螺旋上升过程。

  所以,做产品设计一定要nice「耐撕」,做的越久感触越深。

  这条路并不好走,好在我们都在坚持。

  正因为这些令人焦头烂额的困难存在,因为我们并不觉得这是个可以轻易被AI征服的领域。

  如青云所说,与机器相比,设计师的长板在于:对于美好生活都无比向往,始终希望用设计去改变世界。未来的十年是设计的十年,是你们的十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布者资料
第一站编辑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2-05-22 19:05 最后登录:2014-08-08 03:08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