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相对于领英的工具化,脉脉更强调人情表达。搜索时,系统自动匹配的共通之处会增加用户之间的信任感;社区讨论涉及争议时,相关人士可实名澄清;站内沟通偏重聊天、站内信,即时沟通让连接更顺畅。 不同于领英上简单地展示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基本信息,在脉脉上,个人可以更新动态,发表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观点,职业形象更加全面、丰满、生动。 另一方面,以职场为中心,脉脉构建了一系列内容框架。从最初“人脉拓展、求职招聘、匿名八卦”三个基础功能,到目前涵盖聚焦职场成长的职播、聚焦深度的行业头条以及群聊、会员体系等诸多模块,许多情况下,脉脉更像是一个内容社区。 立足本土、接地气,不断针对中国的职场文化和职场环境进行优化,成为脉脉巨大的竞争优势。 2015年,在对产品打磨完善的同时,林凡在北上广深开始大量广告投放,脉脉注册用户迎来了一轮增长高潮。此后,随着产品不断完善,脉脉的用户数量和日活数持续猛增。 也是在这一年,林凡想在微信上投放广告,未料被拒绝,理由是:脉脉是微信的第一竞争对手。林凡哭笑不得,在他看来,真正的困难并不是激烈的竞争,而是产品的不够完美。 “空战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比起躲弹药,其实把飞机修好更重要。”他说。 林凡打造的这架战机,已然拥有了惊人的战斗力。 2017年4月,数据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当月APP指数显示,脉脉超越了竞争对手领英中国,位列行业第一;2017年6月,APP Store中国免费商务榜数据显示,脉脉同阿里钉钉、企业微信一同跻身该榜单前三名。 中国人的职场社交平台,在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 不会是个假师弟吧 创业初期,林凡曾遭遇一场“学历造假案”。 林凡毕业于清华,彼时脉脉团队几乎是清一色的“清华帮”。 一个自称师弟的学生找上门来,希望能留下实习,还有模有样地介绍了所属的学院和专业。 一段时间后,林凡发现,来的是个“假师弟”。 尽管实习期间表现良好,这位谎报来路的同学还是遭到劝退。 “我对职场不诚信行为零容忍。”一向待人温和的林凡态度坚决。 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在脉脉平台上出现。 同其它社交平台不同,脉脉主打实名制社交。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最符合中国现状的社交产品策略。 脉脉刚上线的时候,许多人自称百度CEO、淘宝CEO,社交秩序无形之中被彻底打乱。几个月后,脉脉推出实名认证功能,并落实至今。 “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度,人的不信任恰恰是脉脉的机遇所在。”林凡说,坚持推行实名制认证,一方面可以防止虚假信息泛滥,另一方面,将实名的个人背景资料呈现出来,更有助于提升职场人的信任感。 “加V”认证机制也是脉脉重要功能之一。申请者与供职机构皆需完善真实信息,才能实现人工认证。他以微博举例申明必要性:“如果没有加V功能,可能就会出现一百个李开复、一百个范冰冰。” 所有举措都指向一个目标:重构一个透明、诚信的中国职场。 令人遗憾的是,简历注水、夸大工作技能甚至严重造假等诚信问题,多年来颇具“中国特色”,一直频遭诟病。脉脉坚持的真实化、透明化,或可成为化解职场信用问题的一剂治病良方。 “当你的朋友、你的同事甚至你的上司都在脉脉上,大家的资料都向朋友、向全社会公开,资料造假和夸大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鉴别用户职场信息真伪这件事儿就变得容易了。”林凡说,“这是一种相互监督和约束的无形力量。” 在脉脉上,谎话非常容易被拆穿。 一位投资人贡献了颇具说服力的个人经验:他经常通过脉脉与创业者沟通,对方往往将自己的公司包装得天花乱坠。 他判定真伪的首要步骤,就是默默且巧妙地在脉脉上找到该公司的几位普通员工,侧面了解。通常情况下,真伪立现。 在欧美,职场造假事件并不多见,除了严格的法律机制外,也得益于其完善的监督约束力量。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公司要求投递简历时,必须提供领英的profile(个人简介),因为接受各方监督的资料才值得信任。 林凡表示,虽然此种模式目前被国人看作“反人性”、难以接受,但还是会成为中国职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彼时,脉脉的实名认证机制,无疑将成为中国职场人的信用背书。 信用体系构建者 事实上,脉脉实名认证的背书,早已不仅仅局限于职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