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在百度研究院更多是专注于技术的研发与产品化,那么现在的林元庆则是把一只脚完全浸入了行业里。 「过去 3 个多月里,我拜访了大概有 32 家传统行业里的公司,各个行业都有,跟他们深入地聊了一下他们的需求。确切地说,是他们究竟想让 AI 帮他们做一些什么样的改变,感触真的很深。」 借着今天在北大举行的一场 AI 技术讲座,在离开百度将近 3 个月后,林元庆第一次对外公开了自己的创业进展: 新公司的名字叫做 Aibee,已经拜访了超过 32 家各行业 Top 级公司,要做的事情就是「帮行业升级」,未来 2~3 星期将有一大笔天使轮融资到账。
这家公司究竟要做什么? Aibee,翻译过来,就是「AI 小蜜蜂」。 但是林元庆给公司取这个名字最初的理由,有点让我们哭笑不得: 「本来我们想叫 AI2B……虽然我是一个简单直接的人,但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是太简单粗暴了,所以我们就叫 Aibee,就是 AI 小蜜蜂。」 而「小蜜蜂」的另一层含义显而易见:为行业进行「人工授粉」,帮他们「结出果实,提高产量」。 实际上,在离开百度的这几个月里,林元庆一直在思考一个看起来很大,但却不容逃避的问题: AI 到底会给经济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在过去3个月,他带着这个问题去走访超过 32 家各个行业的 top 级公司的过程中。每到一家使用AI的公司,他首先问的一个问题,就是AI究竟对他们的主营业务收入产生多大的影响。 而很多时候,他得到了与预想完全不同的答案: 「几乎每家公司都说AI对他们的业务很重要,都在做AI,但不知道 AI 到底能做什么,只是觉得应该做,大家都在做,就做了。 但究竟要用 AI 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以及是否能对自己业务有一个质的提升,他们并不清楚。」 教育行业,是林元庆观察及探访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行业。 他先后拜访了 VIPKID、新东方、好未来等知名英语机构,与他们的 CEO 或 CTO 进行了深入沟通,发现他们都在招人,都在计划用 AI 技术对自身业务进行「改造」,但对于「怎么改」,以及「AI 真的能否能解决自己迫切需求」都存在很大的顾虑。 林元庆用 VIPKID 举了个例子,这家已经成长为「超级独角兽」的 1 对 1 网上英语教育平台,其实最想利用技术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也就是说,为每一个学生,匹配一个最合适的英语外教老师。但目前,这基本上是无法做到的。 「你可以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家长带着孩子进来,跟学校说『我想要一个 20 多岁,白人女老师』,然后平台拿出了 8、9 份符合条件的资料,最后家长和孩子可能还是只会选个顺眼的。」林元庆描绘了一个英语教育机构可能经常遇到的状况, 「这个时候用 AI 会怎么样?如果 AI技术能很好地分析出这个学生是什么样的特性,然后把分析结果拿去匹配老师,那么这家机构就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质量肯定能获得很大的提升,家长也会觉得自己的钱花得值。」 其中,「分析」与「匹配」,就是林元庆的团队要做的事情。 林元庆认为,说的高大上一些,Aibee 就是做『给企业赋能』的事情;说的不好听一些,其实也可以把他们当成一家「外包公司」。 「我并不反感叫我们外包公司,但你可以是一家赚十几万的外包公司,也可以是一家赚几千万的外包公司。」 林元庆还幽默地表示,自己已经成为了公司最大的BD: 「我不在乎被称呼什么,我在乎的是自己是否戳中了公司最痛的痛点,是否能给这个行业带来亿级以上的产业升级。」 「与众不同」的业务模式 不过,即便与市面上很多其他技术厂商同样做 2B 的生意,但用林元庆的话来说,「他们的业务模式也是 total different(完全不一样的)」: 绝对不是围绕「单点技术」来做项目,而是会根据行业痛点,将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多重技术进行全方位融合 一定不会为一家公司做定制化的方案,不是 AI to Company(公司),而是 AI to Industry(产业)。 「当下很多项目的创立,都是单点技术的创立」,林元庆认为,当下 AI 公司的技术都做的很垂直, 「譬如我会做人脸识别,我就去开个人脸识别的公司;我会做语音识别,我去开个语音识别的公司,我会做 NLP,我去开个做多轮交互的公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