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以上三点,文字已经很简单易懂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给你的文字在添加上一点煽动性。我所说的煽动性,当然不是电视广告里的“只要998,赶紧拨打电话”,而是通过与人们的生活产生关联,与人们的情绪产生关联,与人们所关心的事产生关联,让你的文案绑定消费者,从而接受你的产品或是不断唤醒对你的产品的印象。 (1)场景的联想力 将宣传文案与具体生活场景相结合,加上不断的重现,最终在消费者心理将产品与某个具体场景绑定在一起。只要生活中这些场景一出现,产品就会自动浮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自然会不断的触发购买行为。不得不再提到那几个看到不想再看的广告:怕上火喝王老吉、收礼还收脑白金、困了累了喝红牛、吃完喝完嚼益达、不在状态脉动回来…… 这种模式与心理学上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颇为类似。巴普洛夫的心理学实验是这么一回事:通常给狗展示食物时,狗会分泌唾液。如果在给狗展示食物的同时敲铃铛,时间长了,狗在只敲铃铛不展示食物的时候也会分泌唾液。将展示食物作为中间环节,联系铃铛的刺激与唾液分泌的行为。而场景性广告也运用了这种原理,将广告作为中间环节,联系生活中某个场景与产品,从而使消费者一遇到、想到生活场景,就会条件反射的想起产品。 (2)逻辑的创造力 有一个明显的误区,有的人认为,文案的创造力就是华丽的辞藻、惊世骇俗的字句,于是就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字创作者。实际上,文案的创造力并不一定需要运用那些复杂的字句,最能让人有新鲜感的也并不是生僻的辞藻,而是逻辑上的创造力。就像欧亨利的小说一样,虽然文中没有什么特别华丽的词汇,遣词造句也不算精辟完美,但他的小说却有过人的吸引力,让人不断想继续读下去。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他创造力在逻辑上的完美运用。 创造力无法向别人学习到,但却可以通过锻炼,使自己的创造思维活跃起来。爱德华·德·波诺发明了一种叫做智囊球的工具,里面储存了上千种不同的词语。当你遇到问题时,可以使用智囊球,随机展示三个词语,你动用思维去寻找你正在解决的问题与这三个词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新的思路。平时,通过多锻炼和积累,让创造力更活跃,让思维运转更顺畅,对于文案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3)潮流的捕捉力 新鲜、流行的事对人们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进化心理学认为,这是深深埋藏在人们的远古逻辑中的。在远古时期,每一个新工具的应用,每一个新农作物的发现,每一种新野兽的出没,都有极大的可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是人类自我保护、生存繁衍的本能。每天人们关注的新闻、谈论的新鲜话题,也确切印证了人们对潮流的热衷。 创造潮流是一件困难的事,捕捉潮流却是一件相对容易做到的事情。在文案创作中,通过捕捉潮流,让消费者们在关注的潮流热点中总能看到自己产品的身影,久而久之,因潮流而带来的关注量也不可小视。在网络环境中刻意的锻炼自己收集、分析、预判网络信息的能力,可以有效培养自己的网感,让自己更好的捕捉到潮流,做出更贴切的文案内容。要额外说一点,我在其他文章中也说到过,因为跟随在潮流之中,会壮大潮流引导者的力量,所以切忌跟随竞争对手的潮流。 简化文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和误区着实不少。简单的文字,来得并不简单。就像唐代诗人贾岛,为写出一句情景融洽的诗词,苦心思考“推、敲”两字。文案工作者也是一样,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呈现给用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