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最可行也是最经济的一种办法:前提还是基于文件身份特征码先识别视频,通过收集用户观看该视频拖拉进度条的操作记录,设定有效的阈值,经过比对筛选出记录数据,定位出用户最常观看的时间起点和结束点,从而认为这些片段是用户“细心驻足”观看的高潮片段。通过用户数据的日积月累,播放器能不断提高定位的精度。 细思极恐的体验 相信已经有不少老司机,在看到文章开头时,就已经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但在体验这个高潮模式功能带来的不可描述的体验同时,有没有想过,迅雷是不是知道我们在看什么? 快播王欣的即将迎来出狱的日子,但网民们不会忘记他的技术无罪论,技术的实现是否有道德的约束,在播放器给我们精准定位视频的高潮片段时,是否亦意味着我们的看片隐私正在被它们一览无遗地注视着?最近大家的朋友圈都在被支付宝年度账单和网易云音乐歌单刷了屏,假以时日,是否我们都会收到一年一度的片单记录推送: 你在201x年看了x部电影,其中不可描述的电影占了80%,你在高潮片段后仍继续观看了xx分钟,击败了全国98%的用户! 关怀用户,产品设计还有其他大路通向罗马 迅雷影音这个高潮模式最终是以低潮落幕,现今也没有发现其他同类竞品推出过类似功能,基于何种考虑取消了该功能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但是在同样的产品设计思路,却有其他的厂商与其殊途同归。 某厂商浏览器推出的“看片模式”、“无痕浏览”,本质上也是对用户私隐的另种“关怀”,为什么看片时需要看片模式?看什么片会触发看片模式?看片模式触发时浏览器做了什么?为什么你知道我在看片?个中的程序算法也是不可描述。种种看似贴心的小功能带来的便捷,是否需要牺牲用户隐私信息为代价?甚至会间接“引导”用户进行一些非法操作?
搜集用户信息以改进服务和增强产品体验是行业通用的做法,当然服务运营商不会不会赤裸裸地告诉你他们到底掌握了你的什么隐私信息,但在个人隐私信息愈发贬值与个人隐私权利愈发重视的矛盾冲突下,大公司的运营方向与产品的功能模块都在社会监督下如履薄冰地推进执行,如何在为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减少用户的顾虑以及避免用户的利益受到侵犯,在平衡用户体验与社会责任的高压线上,产品经理应该要考虑得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