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庄明浩 O2O,一个被互联网圈的人“用烂”了的名词。 到底什么是O2O?Online to Offline里,Online是什么?Offline又是什么?最重要的“to”是如何实现的?我想这些问题很多正在讨论O2O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去想,当然这些人要包括我自己。我曾经粗浅的认为O2O不过就是用移动互联网与线下行业的结合,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兄弟给我上了一课…… 前些日子,一年多没联系的前同事老A突然在QQ上找我说想咨询点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事儿,我当时有点差异。我和老A认识是在上家公司,那时候他是网络游戏客服,我是轮岗到客服的管培。老A毕业就进了上家公司,虽然他已经从客服转岗,但工资也就4000多;扣除五险一金和税,到手估计不到4000块,魔都这地界这点儿月薪扣除房租和吃饭基本也就没多少了。老A是典型的广东人,精明、乐观、能吃苦,那时候老A和我说他在和老婆攒钱买房。 见到老A那天,老A说他买房了,双方父母一起拿的首付,为了还贷款想创业,做O2O方向,具体是做线下餐馆的线上营销,然后收广告费。 我一听,直觉反映就是:“坏了就是这哥们肯定被忽悠了”,所以我非常没留情面的直接问了他一串之前问O2O创业者的问题: 你团队都谁? 团队里有人懂线下餐饮么? 扫街你有人么? 你线上部分有流量么? 你线上有用户么? 你的营销能做到精准么? 你做得过点评么? 初期选择哪类商家做侧重切入? 商家的IT水平、互联网程度如何? 你的营销效果可以被量化么? 还有最重要的,你万一败了,房子怎么办? 老A神秘的一笑,然后挨个回答了我的问题; “你团队都谁? 就我自己,有时候加上我老婆; 团队里有人懂线下餐饮么? 没有; 扫街你有人么? 不扫街,都商家找我; 你线上部分有流量么? 微博和社区的流量算么? 你线上有用户么? 粉丝算么? 初期选择哪类商家做侧重切入? 中等规模商家,太小没钱,太大了也用不着我; 商家的IT水平、互联网程度如何? 根本不用管这些; 你的营销能做到精准么? 绝对精准没有意义,差不多就行; 你做得过点评么? 我服务的商户,点评都看不上,太小; 反过来说他们不愿意上点评,会把自己的原有业务直接冲垮; 你的营销效果可以被量化么? 我是这些商家唯一的渠道,增量全是我的; 还有最重要的,你万一败了,房子怎么办? 这个还没考虑过……” 从老A的话语中我大致猜到了他在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养微博大号”。他的3个大号加在一起有30万左右的上海本地真实粉丝,他平均每周会给1-2家上海本地餐馆做线上的营销;营销内容就是图片+文字描述,图片内容就是他和他老婆去这个餐馆试吃的照片。一次活动的收费是4000块。 老A还说:“你看那帮天天吵吵O2O的,都是大忽悠。你问我的那些问题其实是那些想着上来就做平台的纯互联网项目才会担心的,我们这种‘小本生意’上来就是挣钱的,O2O这东西本就没有绝对的好坏原则,只有适用与否。比如你说的那些什么IT水平、数据量化、精准营销,我合作那些商家都不大,他们没有其他的线上营销渠道,活动后的客户增量完全就是我的,我现在已经好几个商户是回头客了。现在这个时点没什么资源的小公司,想吃下一个完整的大行业太难了,就餐饮这条线全国性质的平台性企业的早期机会早没了,我们只能做的是细分城市的深挖。” 我最后又问了一个庸俗到不能再庸俗的问题:“你怎么做大?” 老A戏谑的笑了笑,说道:“我现在兼职做,一个城市一个月做得好有3万的收入,成本除了人力基本没有;我准备再开北京和深圳,争取4-5个月后三个城市月收入10万左右,净利怎么也有5万,你投资那些公司有几个比我挣得多的?” 听到这,我把头深深的埋了下去…… 结语: 因为工作的关系,最近比较集中的在看O2O领域的创业项目,对项目的评判其实更多来自于一些固有的标准,例如团队构成是否有懂线下的人、线下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效果的可量化性、佣金比率、潜在市场份额、用户的线上消费习惯、消费频次等等;这本身其其实没有什么不对,但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用了一些过分严苛的目标去衡量一个远远没有成熟的细分领域。 其实在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上面所列举的各种衡量标准的权重应该非常低,甚至可以几乎忽略不计。这事情正如同样在探索线下餐饮O2O业务的到家美食会CEO孙浩先生所说:“O2O的生意只有是否适用,没有固定的好坏;同一业务的O2O形态会随着时间和用户而改变。” (庄明浩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庄明浩,数据控,“很宅的互联网分析湿”,现就职经纬创投,主要关注于无线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和网络安全领域的投资。曾经在盛大网络工作近2年,担任投资部分析师一职,主要负责盛大网络在社区、视频、网络安全和Android等领域相关的项目分析和筛选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