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充电宝外壳、手表外壳、剃须刀外壳等等,我们尝试接了很多商业打样的单子,但最后都是因为精度不足而失败。”在面向工业用户的时候,阿志和团队是毫无优势的:一是桌面级设备难以满足工业级模型的精度要求;二是工业级设备的价格太高,小团队无力承担,“一台分辨率60微米的工业级3D打印机,价格普遍在几十万元,部分进口设备甚至超过了百万。” 既然折腾不了2B,那就老老实实2C吧。就在阿志看清行业现实时,却发现用户对于3D打印的新鲜感已渐渐褪去,许多广州和深圳的3D打印体验店就像遭遇暴风,刮过就没了。许多3D打印体验馆开始转型成咖啡厅、书吧,供用户“尝鲜”的3D打印体验成了附属品。 “不玩了,本身就不赚钱,现在还亏了钱。”对于这两年的创业经历,阿志感慨道。唯一值得阿志自豪的,或许是自己曾赶上过一次‘风口’,而且活得也比同行久一些。 3D打印的两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无数跟风的“阿志们”。与其说他们是创业者,不如说他们更像是3D打印产业的蜂拥者,为了风口而“打印”,为了红利而创新。 在这个创业氛围最好的时代,每个年轻的创业者都是“追风少年”,他们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一旦见到“风口”就毫不犹豫“凑”了上去,试图在风力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找到属于“腾飞升空”的位置。 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考虑到,风口的风,有时只是稍纵即逝的“飓风”,有的是动静大却难成气候的“阵风”,即便是寻觅到靠谱的“季候风”,也容易在“吹”上天之后,摔下来“重伤”。 “一窝蜂”往往意味着“恶性竞争”的到来。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环境下,每个人的创业历程都无法补课,更无法复制。因此,对于他人的成功经验,创业者们还是要抓住其中的规律,想清楚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万万不可依葫芦画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