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由广州富力并购万达酒店资产(融创不能吃独食);二是文旅项目对价大幅提高、酒店对价大幅降低,总对价变化不到1%,说明这是融创与富力间的利益瓜分,与万达无关;三是万达不必借296亿给融创了。 交易完成后,万达商业失去80%以上的土地储备,酒店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后,万达又陆续减持资产:将长白山项目让给孙喜双、数座万达广场甩给朱孟依。 粗略估算,一系列资产抛售令万达集团负债及资本承担减少2000亿以上。 与此同时,万达亦大手笔减持海外资产。2017年上半年,媒体估算万达海外投资超过2500亿。而根据王健林“工作总结”,2017年末万达集团资产7000亿,国内资产占93%,国外资产占比7%,即490亿。 半年内,万达集团国内风险敞口至少降低了四分之一,海外投资风险敞口降低了四分之三。这个过程还在继续。 在《2017年工作总结》中,王健林宣布分别成立“商管集团”和“地产集团”。前者是“纯粹的商业物业持有和运营管理商”后者负责开发万达广场等重资产,但有“一个很低负债上限。不求做大,主要看利润。” 商管集团轻资产,地产集团小而美,王健林勾画的“新万达”风险非常低。#人畜无害# “大而不倒”不算护城河 昔日的万达不仅“大而不倒”,而且喜欢“吃独食”。缺钱就去贷款,股权架构很“纯洁”,尤其是不会接纳非财务投资者。 刚刚进入2018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根据2016年9月私有化时的约定,如万达商业两年内未能在A股上市,万达将向部分投资人回购合共14.41%股权并支付10%~12%年息。表面上是股权融资,实则是刚性兑付。 2018年1月29日,腾讯、苏宁、融创、京东联合 投资340亿帮万达商业“过桥” 。“腾苏融京”并未得到硬性承诺,只有一句“各方将共同推动万达商管集团尽快上市。”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刘朝晖表示,即使5年内万达商管无法上市,也不存在任何回购条款。也就是说,万达集团“不得不还的钱”少了340亿! 2016年2月,万达影视+传奇影业准备“打包”注入万达电影(002739.SZ)曾按350估值融资100亿并承诺1年内上市,否则回购并付15%年息。 2017年7月,万达电影第二次因筹备重组停牌时,万达影视股东中已有多家合伙制投资机构离场,涉及数十位投资人。 时至今日,万达影视注入万达电影依然遥遥无期,预计更多参与私募的投资人会要求回购。届时融创、腾讯、阿里们组团投资百亿的一幕或许又要上演(注:融创与万达有约“在电影等多个领域全面战略合作”)。详见本周二(2月6日)虎嗅《财报透露的真相》发布的《万达电影开盘是否“补跌”》。 万达商业、万达影视是万达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即便只是财务投资者,腾讯们为保障自身权益也会监督大股东行为,客观上会改善万达集团的公司治理、进一步降低风险。 不管是自己觉悟,还是迫于外力,王健林已经明白“大而不倒”是祸不是福。 “大而不倒”企业的出现,给国家社会带来潜在风险。积极的对策是把超大企业变成大企业,再把大企业变成中小企业。假如该企业幡然悔悟,尽自可以小而美、美而久。 “不可或缺”才是护城河 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应追求“大而不倒”,应当让自己“不可或缺”。 所谓“不可或缺”就是国家、社会、消费者需要你,你的存在不可被替代。 李嘉诚面向未来的家族资产布局就体现出这个思路。2015年重组完成后,李家核心资产被注入长江和记实业(00001.HK),包括零售、港口、能源、基建、电讯五大板块,业务遍及全球24个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2016年息税前利润109亿美元。 尽管听起来不算很多,但五大产业均关乎国计民生,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或缺。李嘉诚的安排可以保证玄孙仍为世界顶级富豪,轻松打破“富不过三代”之魔咒。详见本周五(2月9日)虎嗅《财报透露的真相》发布的《李嘉诚的财富观》。 互联网公司的不可或缺性也与“跑道”有很大关系,如游戏业务就不值得讨论。 下面以BAT为例说明如何估量目标企业的“不可或缺”性: 假如腾讯倒了,钉钉、易信等数不清的IM应用会迅速填补微信留下的空白。经过几周的适应,数亿用户将重聚在某个幸运的社交平台。 假如百度倒了,腾讯、阿里、搜狗、奇虎们有能力内填补百度搜索留下的空白,但要花上几个月。 假如阿里倒了,京东、苏宁、唯品会、聚美优品们的交易金额加起来不到阿里电商平台的一半,更无支付宝这样强悍的金融平台。 纯互联网应用,为新增客户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非常低。本月用户1000万、下月用户1个亿,只要底层架构合理,增加宽带、服务器成本就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