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洗发水行业因为此诉求而改变,“洗头皮的洗发水”成了一个新的次品类,而这个次品类能够快速成形并扩张,依托的就是人的恐惧情绪。 没洗头皮?我这头没洗干净吧??怪不得总有头皮屑,怪不得总是头皮痒(头发当然不痒)。 类似的金句还有影响了几代孩子父母的: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以前李叫兽曾经给一个“定制衬衫”创意过一个很棒的广告语: “人的体型有上千种,但你能买的衬衫却只有十几种”(大意) 他试图唤起的是人们对衬衫“不合体”的恐惧。 当然不止广告语,大量的营销手段都在想办法点燃人的恐惧情绪。 卖房子的总是在破坏“没房人的成家安全感”、“住房不满意者的生活安全感”、“没有学区房的教育安全感”,从而引发人的恐惧。 销售人员面对客户谈判,强调不成交带给客户的损失要比强调成交带给客户的利益更加有效;同理,客户对于成交风险也更加关注。 同样,网上热点也是能够激起人恐慌的更普遍、更有生命力,比如雷洋、比如罗尔、比如武汉火车站杀人案、比如红黄蓝幼儿园事件。 我们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并不难解释,渡过了温饱时期现阶段,大多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全感的需求。
5 如果说恐慌是最敏感的情绪,那愤怒无疑是最激烈的情绪。有多激烈?看看萨德事件就知道了。 但大部分企业总想把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说的“高大上”,像愤怒、恐慌这样的负面情绪往往很少被使用(其实多数企业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还是看一则广告语,是关于读书和健身的: “读书,是为了心平气和地跟傻逼说话;健身,是为了让傻逼心平气和地跟你说话。” 相信每个人都在沟通过程中,碰到过有人挑战你耐心和涵养的状况,这句话恰如其分的勾画出你碰到的那个让人愤怒的场景,是不是很有共鸣感,效果好极了? 中国有个神一样的品牌叫加多宝,说它神是因为它打官司输得巨惨,应该是二十几比零了吧,堪比甲午海战的北洋舰队了。 输了这么多官司,还顽强的活着,并且活的还很好,仍然是凉茶的第一品牌,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这得益于加多宝输了官司之后的喊冤策略。
“我经营多年的品牌被抢了”、“我的红罐被抢了”、“连我的广告语都不让用了”,加多宝一边喊冤赢得消费者同情,一方面不停的诉求“国有企业欺负民营企业”。 这让领教了诸多垄断国有企业傲慢的消费者,众多身在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进行不平等竞争者有了深深的共鸣。 当年还没成为大佬的周鸿祎,像只愤怒的小鸟见谁怼谁,终因让QQ“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而名声大噪。 看上去斯斯文文的雷军,刚开始的小米是以“揭露手机行业暴利”而扬名立万的,一副铁肩担道义的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