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过去20年,从电商、户外广告、分类信息网、视频网站再到团购、打车,几乎每个创业风口都经历了残酷甚至血腥的商战,有人赢有人输,有人笑有人哭。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旗下“全天候科技”,悦读更多请登录 或关注微信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 。 陈伟星最近火了。新春伊始,他不仅是制霸“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的KOL,还和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隔空互怼,瞬间刷爆朋友圈,将自己推上“链圈神人”的宝座。 一言不合就开怼,对传统互联网投资人不屑一顾,嬉笑怒骂自成一格,这是陈伟星给外界的最新印象。他的自信不仅来自其对区块链的先知先觉,还有他在区块链领域的成功投资——币安、火币、Qtum、Tron等多个市值高企的区块链项目都拿了他的投资。据说陈伟星目前身家几百亿。 杨浩涌治下的车好多最近因狂揽8.8亿美元C轮融资而上了头条,这次交易创下汽车零售服务领域单轮融资之最。 再次站到聚光灯下的陈伟星、杨浩涌“人逢喜事精神爽”。在他们身上,一个此时重提有点违和、却值得重提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曾是“失意者”,是在上一场战斗里失败过、被出局的人。 陈伟星另一个快被人遗忘的身份是快的打车创始人。2015年,滴滴与快的合并,快的团队被逐渐过渡出局。杨浩涌曾创办赶集网,2015年,赶集网被58同城合并后,杨浩涌成为58内部的子业务——瓜子二手车CEO,再次走上创业路。 周鸿祎曾在《颠覆者:周鸿祎自传》的序言中写到: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回顾了很多商战帷幕渐渐展开又慢慢合上的过程。我很感慨,这就是互联网,是个外表娱乐、内里残酷的行业。它是哭着的喜剧,它是笑着的悲剧,是笑里藏刀,是血海深仇,是装疯卖傻,是撒泼卖萌。它兼具娱乐与血腥,它有侠客与英雄,它有巅峰和翻转,它有迟暮与重生。它有一切的人生如戏,它有所有的心脏骤停。它有生活里的每一幕剧情。它,是这个时代的史诗。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陈伟星、杨浩涌都只是中国历次商战中“被并被出局”的创始人之一。过去20年,从电商、户外广告、分类信息网站、视频网站再到团购、打车等等,几乎每一个创业风口都经历了残酷甚至血腥的商战,有人赢就有人输,有人笑就有人哭。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陈伟星:身价数百亿的区块链狂人
当程维还在追赶星辰大海,陈伟星已成链圈神人。两位同在1983年出生的80后创业者,命运在2015年分道扬镳。 2006年,在读大学三年级的陈伟星拉了7个人凑了17万,成立了一个网游公司——“泛城科技”。创业早期,他们挤在破陋的公寓里,整天开发游戏,每人每月只有不到500元生活费。后来,陈伟星关注到移动互联产品的市场机会,创办快的打车,陈伟星与泛城科技投了300多万元,开始孵化快的这个项目。 2012年7月,快的打车正式上线。截至2014年9月,其累计用户规模达1.54亿,市场占比过半。同年,29岁的程维创办小桔科技,在北京中关村推出手机召车软件“滴滴打车”。 两位改变国人出行方式的创始人一度站在中国新商业聚光灯下,人气爆棚。 2013年4月,快的拿到了来自阿里的投资,与此同时,还获得了一笔来自李治国的阿米巴资本的天使投资。如陈伟星所料,一场血战很快就开始。激烈的补贴火拼既赚足了眼球,同时也以疯狂的烧钱为代价,双方背后的腾讯、阿里更是站到前台直接参战。此时的陈伟星由于各种质疑,被迫放弃操盘手角色,把股份分给了合伙人,不再参与公司日常事务的管理。 快的曾在网约车混战中占领先机,当时滴滴只是“老二”的角色。不料结果却是滴滴“合并”了快的。2015年2月,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快的团队被以联席名义逐渐过渡出局。 快的项目落败,陈伟星沉默了很多。“输了只能借酒浇愁,没什么想公开讲的,拒绝了一切采访。”陈伟星在一次公开对话中说。但是很快,陈伟星便成立泛城资本,转身为投资人,陆续投资了51信用卡、橙牛等互联网项目。 在合并快的之后,程维又进入新的一轮轮的战斗:收购Uber中国、对打美团、摩拜,押注人工智能,对标谷歌,程维在不断扩大着滴滴的边界。2017年底,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轮40亿美元的战略融资,报道称其市值已超越Uber,达560亿美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