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LinkedIn一篇《“下不了手开除70、80后,公司死了谁负责?”》的文章收割了10万+,作者周喆吾90后,曾任摩拜高管。 70、80后在舆论场中早已成为一个流量标签,文章极大激发了职场中年人群的恐慌,因为正好戳中了这个群体的痛点: 他们在高房价面前望而却步;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经济支柱;上司人脉、资源自己望尘莫及、新人学历高、体力好、学东西快,仿佛自己马上就要被90后干掉…… 于是,一大群70、80后开始煞有其事地讨论起人生规划,十分可笑。 70、80后也都已经奔三、奔四了,大多已经成家。如果因为一篇刷屏文章才开始有了危机感,才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规划,不是很可笑吗? 人生规划应该从你步入职场就开始做,别人提醒、被迫做的,最多就是做做样子聊以自慰而已。 02 为什么一篇文章就能激发这样的群体恐慌? 其实,这是一场愤懑和无望情绪的爆发。随着90、00后的崛起,70、80后的职场危机这两年早已愈演愈烈: 去年,华为内部人发帖: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研发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在华为那种狼窝里能熬到34岁的人尚且如此,普通人该怎么办? 42岁的程序员欧某因为公司裁员,被领导谈话要求主动离职,并回收股权。他走投无路跳楼自杀,留下妻子、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四位老人…… 1月,某地收费站被撤,收费员围着领导讨说法。在人社局已经按照《劳动法》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这位大姐放声痛哭:“我今年36岁,除了收费啥都不会!”同时,她哭求政府解决工作。 过去,他们错把平台当作自己的价值,一旦失去平台,如何立足社会就会变成问题。 每一个中年失业的人,他们以为工作能一直维系下去。可是,五年、十年后,你加班拼不过年轻人,你的工作年轻人能做到70%,而他只要你一半的薪资,有多少老板会因为同情或旧情养着你?还有家庭、孩子的后顾之忧,家庭压力和职场阻力让你腹背受敌。 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还是私企招聘,多数都会注明“35岁以下”,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要求30岁以下。 这就像一场战斗,你手持柴刀在前面披荆斩棘,一路狂奔,后面是死神紧追不舍,跑得快就能留下去,跑得慢就被死神一刀腰斩在路上,装进裹尸袋,擦干血迹,就像你从来没在这公司存在过。 03 70、80后之所以在职场进退两难,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缺乏核心竞争力,来一两个年轻人就能替代你。 他们在职场打拼5年、10年了,有人依旧在厌恶的工作中挣扎,有人却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拉开距离的正是日常那些不喜欢做的活儿。 不想努力的人,永远觉得努力没用。他们不相信,细节成习惯,习惯可以改变境遇。他们不总结,不进步,拒绝学习新事物。 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的第一份工作,收不到工资是家常便饭,而且每天还异常辛苦。一起入职的大学生,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 稻盛和夫后来这样回忆道:受西化影响,许多日本人把劳动看作一项单纯的苦差事,厌恶工作。我原本也如此,但后来我认识到只有极度认真工作,才能扭转人生。 这才有了他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这两家公司都已跻身世界500强)、78岁接手垮掉的日航,一年内反败为胜的辉煌。 这个社会没有哪一种生活是容易的,所有人都是在钢筋混凝土夹缝中求生存,聪明人会用前10年的勤奋努力换来后半生的屹立不倒,年轻时没吃过苦的人,年老了多半会受罪。 04 今天的职场,很多人对于自己所处的行业是盲目乐观的,但现状是,你抓不住行业上升期带来的各种红利,就要为行业下行期的阵痛做好准备:即便你是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老员工,也可能面临裁员。 这世界上真的没有铁饭碗。光靠给老板打工,你这辈子就能安稳过去了?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女白领,月入3w,还是很焦虑,没有安全感。因为她想要更好的,想给家人更好的,这是人的野心,社会竞争再激烈也不会被淘汰。 知乎上看到一位职场女性,毕业十年爬到了公司高层,期权在手,还是决定辞职创业。“我不想这么安稳下去,我想有更大的成就,我也应该有更大的成就,这是我的野心。” 真正的稳定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创业者越来越多。 你可以摆个小摊,也可以靠人脉做个项目,别人再也不能左右你的决定。但“性别歧视”在创投圈并不少见。 去年,希鸥网主办“2017年第二届中国CEO新年峰会”上,京北投资创始人罗明雄赤裸裸地表示:“女CEO一般不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