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商业恰恰最需要理性,所有能够做到价值变现的产品,一定是以挖掘用户核心痛点为前提,要想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就要抛开情怀,下手稳准狠。 粗浅来看,700bike至少有以下三个失误: 失误一:品类问题,不仅切入小众市场,还要做小众市场里的新品类。 创业成功的一半,就是决定要做什么,品类选对了,往往就成功了一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通常来说,一般不建议创业者做新品类。新品类不是一片蓝海,而是深不见底的没有经过用户检验的沙漠之地。 张向东曾说:”700Bike来造自行车,不是要和传统自行车行业抢份额,而是用新一代城市自行车来让自行车的产品谱系变广,从山地车、公路车,扩展到更多人接受的产品体系,一个千亿市场变三千亿市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个80%都是原创专利的研发团队,至今没有造出一款戳中用户痛点的产品,第一款是城市自行车,颜值和逼格都很高,但中国的国情和生活方式不允许,高逼格的城市自行车并没有很大市场。 因为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出行成本越来越高,自行车早已不再是强痛点,拥有一辆自行车对一个人来说不是刚需。 之后陆续推出了山地车、公路车,但销量也并不乐观,比起更专业的百年自行车老牌,更高的性价比和性能,为什么要选700bike呢? 700bike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让大家看到,或者说除了在创业故事里,基本看不到700bike的购买欲望接口,产品宣传上还是太弱势了。 失误二:供应链能力跟不上,导致性价比极低。 利润的高低取决于供应链的成熟与否。 或许是旁观者清,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在采访时点出了700Bike失败的原因:“他们缺平台优势,做硬件、供应链、平台、销售各方面都是有欠缺的。因为没有供应链背书,所以他做的车的成本下不来。” 这绝对是700bike的硬伤,当时的团队忙于组织线下骑行活动,忙于跟MUJI、书店、时尚潮店合作。忙于频繁出现在电视剧、时尚杂志和广告片里,但却没搞定最难的供应链问题。 如果一个产品,只是做到了大家想买但最终没有买,算是成功的产品么? 如果一个创始人,只是做到了情怀和人格魅力满满,但却连年终奖都给员工发不出来,算是合格的创始人么? 创业不是温吞的,而是血腥残酷的,员工不是仙女,不能只吃空气,一个无法创造价值的“情怀公司”,注定只能是炮灰,因为一切价值创造的前提,都是你必须首先活下来,好好地活下来。 失误三:无法扭转内忧外患的被动局面。 “知识分子就是要怀疑、呼喊,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而商人就是去发现大众的需求,变现,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张向东去年一整年的微博动态都充满着反思,你得承认,他属于理主义创业者中,极其成熟的创业者。 但是正好赶上风口,共享单车汹涌吞噬着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不愿入局共享单车,所以只能在岸上看着,很长一段时间里痛苦而又迷茫,被潮流裹挟着向前走。 但他心里明白: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最好的管理和最好的福利,都比不过打胜仗。 对初创公司来说, 最好的管理和最好的福利, 都比不过打胜仗。 创哥第一次见到张向东,是在ofo在798的一场新车发布会上,他穿着皮衣牛仔裤、马丁靴意气风发,兴奋地跑来为同是北大校友的ofo创始人戴威站台。 张向东是对共享单车是拥抱的,因为它推动了他改变城市生活方式的理想:“共享单车是自行车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举和进步。”那天他对着同为北大校友的戴威说,以后有什么技术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但才短短一年便换了人间,小黄车已经自身难保,700bike也面临转型。 前一段时间,700bike差点解散,张向东征求过大家意见,但核心团队都不愿意走,他们已经从上一家公司跟着老大到现在了,十几年了。 之后,张向东立刻决定把700bike变为孵化器,先把员工拆分为几个团队,进行内部孵化和再创业。而以前的产品线不再拓展,处于基本维持状态,刘德也认为国内市场因为有共享单车的存在,再走这条路基本没戏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