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短和简单是相对意义上而非绝对意义上的。在写作时,你最好在心里装上一把“剪刀”,在写作过程中对文字进行进行裁剪,摒弃冗杂无用的部分。 在初稿完成之后,不要留情,请遵循“50%”原则对你的文字进行大刀阔斧的裁剪:300字的文案所蕴含的信息量,试着用100个字将它表达出来,2000字的稿件,在确保信息不丢失的情况下,试着将它裁剪到1000字。 3、拒绝混乱,用逻辑串联每个句子 我们很容易听到这样的抱怨:我脑子里已经想清楚了,但不知道如何清楚地写出来。 这样的抱怨只是一个托辞,如果一个人的思维真正清晰,那么他笔下的文字一定是清晰流畅的。文字的逻辑与文采是两码事。你的文字是你思维的一面镜子,如果你写出来的文字混乱不明、缺乏逻辑,那只能说明你脑中还是一团浆糊。 缺乏逻辑是文案的一大硬伤,它会让文案的说服力大打折扣。有素养的写作者再写下每一个句子时,都会考虑它和前一个句子、后一个句子之间分别应该存在怎样的逻辑联系,并会让它们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在一起。 在写作中使用 “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写作者创作出更有逻辑性的文字:在行文中先抛出核心信息(位于金字塔顶端),随后用几个论点支撑核心观点,(如有需要)每个论点下面再用几个论据进行阐释,让信息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金字塔形状。 比如,在阐述“玛丽不应该嫁给凯文”这个核心观点的金字塔图里,“凯文不够成熟”和“凯文可能不喜欢女孩”就是两个分论点,而“凯文刚满21岁”和“凯文每天花5个小时玩游戏”、“有人在gay吧见过凯文”和“凯文衣着时尚”则是分别支撑2个分论点的论据。
4、 别偷懒,别耍廉价的花招 如果想试探一个文案的水平,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如果剔除掉文章中的网络热词和段子之后就一无所剩,如果离开网络流行词和“谐音”之外就无从下手,那这个人和优秀文案中间一定还隔着1000个普通文案。 频繁地在文案中使用网络流行词或段子,本质上是一种偷懒和不自信的表现,并且会让你的文字透露出一种速食感和廉价感。 不信你去看看,就连公认的将社交媒体玩得很溜的支付宝公号、海尔官方微博文案中,都很少出现网络流行词汇,而是通过文案悉心经营出某种属于自己的“腔调”。 除了网络流行词,在文案中频繁使用“谐音”也堪称一大硬伤。虽然“谐音”看上去似乎有某种机巧,但没有用户会被“皮肤今夜不加斑”,“我型,我速”这样的文案所打动,它顶多算是一种廉价的花招。 这类“谐音”文案出现在促销文案中尚可原谅,但作为Slogan或主标题就显得过于敷衍了。
当然,化用一些热门的“梗”或者以热点为切入点,去策划与品牌内容关联度较高的选题则另当别论。 要点就在于,你需要在这些“梗”中加入自己的创意,而不是偷懒地直接使用它们。GQ在近日一篇刷屏的《那一夜,老板终于忍不住了》中,就将杠精、邀功精、甩锅精等一组流行“人设”,用四格漫画的形式做出了新的演绎,既让用户具有代入感,又不乏新鲜。 在确保文案没有硬伤之后,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将它变得更伶俐可爱一些。商业文案不同于文学创作,然而文学创作中的诸多技巧,却能给商业文案的写作带来启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