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在硅谷的角色已经改变。 曾经当人们将“中国科技公司”和“硅谷”两个词放在一起时,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Copy to China”的戏谑说法,但现在情况早已不同。 美国无疑仍然是科技创新、商业模式上的领导者,但在作为美国科技中心的硅谷,中国因素的存在感正越来越强: 在硅谷的中国公司近年来正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的投入,并开始成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他们还将中国互联网近几年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带到硅谷,甚至引发一波“Copy from China”的小浪潮。 深度参与到硅谷的科技创新进程中国互联网三巨头 BAT 都已经在硅谷设立自己的研究分支,其中百度在 Sunnyvale 的美国研究院成立最早。 2014 年成立时,百度挖来 AI 领域的大牛吴恩达掌管美国研究院的研发工作。成立后的百度硅谷研究院不断扩张,为百度近年来在 AI 技术上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017 年,百度又在硅谷设立了第二个研发中心,以推进 Apollo开源无人驾驶平台等的研发。如果你今天在硅谷的路上兜一圈,很可能就会遇到几辆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Apollo 已经成为硅谷道路上最常遇到的路测无人车之一,而百度将 Apollo 定位为开源平台,则帮助推动着整个无人驾驶行业的技术进步。 据硅星人了解,不少在硅谷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在研发起步时都选择了使用百度的 Apollo 平台,从而可以更快速的结合自己实际使用的硬件,搭建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全球人才越发自由流动的当下,中国公司在硅谷的人才交流活动正变得更加频繁。除了传统的招聘会,一些中国科技公司还会定期举行线下聚会,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多交流机会。 在阿里巴巴 7 月 28 日的一场线下科技活动中,阿里巴巴基础设施事业群的多名资深员工介绍了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等业务的最新进展。来自湾区各个科技公司的从业者,挤满了位于 Mountain View 的活动现场。 一名在 Google 从事搜索数据分析工作的科技从业者对硅星人表示,他已经参加过多次阿里巴巴在硅谷举办的活动,主办人有阿里的推荐团队、美国团队等。这些活动让他对国内科技公司保持着更直观的认识。 阿里将这些活动称为“技术开放日”,在 2017 年 8 月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开放日中,阿里巴巴的“技术天团”悉数到场。在分享中,阿里研发效能团队负责人毕玄说出了如今中国公司与硅谷之间的关系:美国代表技术前沿,中国代表落地应用。 中国公司无疑希望能在硅谷找到站在行业应用最前沿的人才。多家中国公司都曾向硅星人介绍他们的硅谷团队,这些精英团队往往会承担技术研发中最难的那部分,依靠硅谷的前瞻性视野和技术实力形成创新性的优势与突破。 但同时,中国的科技公司在多年的商业实战后,拥有了大规模的用户群,因此在落地应用方面也拥有了大量最真实的用户反馈,在业务落地方面经验丰富。 2017 年,京东也在硅谷成立了研究院,在当时谈到自己研究院的优势时,京东 CTO 张晨也对硅星人强调了中国公司在技术落地上的特长。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最煎熬的就是做了一辈子技术,不知道自己的技术到底怎么影响了整个生意或者体验。我们的清晰场景可以让技术牛人进来后就可以马上解决问题,非常少公司有这么多技术场景和数据等着技术人去解决。” 而这些丰富的实际经验也让中国公司在商业模式上取得突破。 硅谷开始借鉴中国公司的商业模式横跨中美两地的投资机构 HAX&SOSV 的合伙人 Benjiamin Joffe 长期关注亚洲互联网企行业,他认为,许多中国科技公司最初的灵感来源来自美国公司,但是由于竞争环境不同、市场环境不同,中国的这些“模仿者”逐渐演变出自己的形态。 “美团现在的规模、估值早就超过了Groupon。而在商业模式上,美团就像是把 Groupon,OpenTable,Deliveroo 和 Yelp 都揉在了一起。很难说这是否算是创新,但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模式。”Joffe 说。“Groupon 们在思考下一步如何发展时,可能需要反过来向美团学习了。” 他认为,一些中国公司的商业模式已经超越了他们的美国对标者。“比如,滴滴已经超越uber,因为它明白自己的存在并不是关于汽车,而是关乎出行。” 滴滴在硅谷设立的研究院,今年也已经进入第二年。在国际化上,滴滴不断尝试,曾经希望借和Lyft的合作直接打开美国市场,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滴滴的重点也放在利用硅谷的技术优势开展研发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