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龚宇博士挺厉害的。这个改变如果广告商接受了,那就太牛了。”一名制片人在看到爱奇艺发布的“正式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显示”的声明后,忍不住发出感慨。 另一名制片人则激动地把声明转发到朋友圈,配以两字“革新”。这名制片人今年第一次从电影领域转入电视剧领域,因为不懂刷量是电视剧宣发的正常套路,自家出品的电视剧网播量十分惨淡,于是向小娱大倒苦水,“电视剧行业水太深,不做数据维护不行。” 今天中午,爱奇艺发布声明,宣布正式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显示,取而代之的是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类指标的“内容热度”。声明中还痛斥了一番“唯播放量论”,呼吁全行业达成告别“唯流量论的共识”。 如果打开爱奇艺,可以发现原本的播放量图标均已替换成“热度”标签。 《天盛长歌》热度大概为《延禧攻略》三分之二,是否符合真实情况呢? 爱奇艺的“革新”引发了行业的热议(优酷和腾讯视频的相关人士则拒绝了向小娱评论此事)。 网生内容是否要结束流量时代了?付费时代是不是要来临?而影视制作、广告公司、宣发团队以及数据公司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面前,又要有什么样的转变呢? 唯数据时代,爱奇艺刷量更贵比去年涨十倍 视频网站刷量在业内一直是公开的秘密。 “目前视频网站刷量已经成为宣发的固定套路,几乎每家都会刷。”丸丸告诉小娱,对大部分电视剧项目来说,除非是播放量实在太差,或者没钱做宣发,否则都会刷,“你不刷量,别人会觉得你没有营销意识,不懂行业运作,没法合作。” 而在几大视频网站中,爱奇艺的网播量是公认最难刷的。“去年爱奇艺告过刷量公司后,刷量成本暴增,刷一万点击量得50~ 100 元。”曾从事过刷量工作的丸丸告诉娱乐资本论。 这场官司前不久才刚刚宣判。爱奇艺方称,杭州飞益公司等三名被告的刷量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要求对方赔偿其经济损失 500 万元,最终爱奇艺获赔 50 万元。这也是国内首例因“刷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 爱奇艺的刷量价格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平台对播放量的核算方式更严格,对访问ip/账号/服务器等限制增加,访问速度也有所限制。另一方面掉量也开始严重,不正常的点击量增长在平台后台很容易被检测到,可能一夜之间刷好的几十万就掉成了十几万。 “去年暑期,腾讯视频大概是 1 块1W,优土2- 4 块,爱奇艺4- 6 块,B站 40 块一万。”丸丸透露。据了解,目前业内播放量一般是1w次起刷,价格在8~ 15 元之间,少数价格较贵的平台如爱奇艺、B站等可以五千次起刷。大的cp公司(指内容提供方如出品方等)的订单,一般都是百万次起。 可以明显看到,由于各大视频网站对刷量现象的管控日渐趋严,片方的刷量成本不断提高,但这并没有遏制住刷量之风。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常常有播放量高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电视剧出现。其质量却并不如人意。网播量造假成了人尽皆知的潜规则,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甚至一度造成“中国人都不够用了”的笑谈。 另一方面,从管理者的角度,也并不鼓励“唯收视率论”。 早在 2016 年 7 月 20 日,总*局就明确指出,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点击量情况专项调研,梳理传播效果评价数据调查发布及使用情况。在去年全国人-大-会上,曹可凡也提出议案,“建立公平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以打击影视数据造假现象”。 2017 年 4 月,CCTV-6《中国电影报道》栏目也曾针对网播量造假现象,播出了一期名为《记者调查:点击率大数据背后的“假娱乐圈”》的专题节目,指出“网播量水分大约在90%”。 今年 8 月 12 日,人民日报官微转发了一篇批判网播量造假的文章,称,“全球人口不足一部剧点击量”。 “总局一直在打击造假,爱奇艺这个声明应该是响应总局的号召。”一位制片人表示。 “热度”替代“播放量”,爱奇艺又想抢夺标准话语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