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概是今年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股停发周,但让许多人意外的是,停发新股一周的A股,在这个周一,干脆发了一个“新版块”:科创板。 11 月 5 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到,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对于邦哥和在证券业工作的朋友们来说,这是一个生态级别的重磅炸弹,“科创板”、“注册制”的相关信息迅速在各大平台刷屏,有振奋者,有质疑者,有解读者,但一如每一次重磅政策变动出现的时候一样,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问题是:一项政策的出台,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回顾下历史上的那些有的没的证券板块:上海主板、深圳主板、B股、H股、三板、中小板、权证、创业板、国际板、新三板、战兴板、CDR,现在又来了科创板...... 要解答什么是科创板,首先还是要简单地梳理一下目前为止中国资本市场主要有哪些板块。 首先是“沪深主板”。 1990 年 12 月 19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1991 年 7 月 3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两市共计 13 只股票,上交所 8 只,深交所 5 只,这就是最初的“沪深主板”。 2004 年 5 月,深交所在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该板块与主板的区别主要是在企业规模、体量方面,但发行条件和“主板”完全一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小板”。 2007 年,深交所开始筹备“创业板”,直至 2009 年 10 月 23 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首批 28 家创业板公司 10 月 30 日正式上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业板”。 创业板一开始设立的时候,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帮助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某种程度上也曾被很多人寄予了“中国纳斯达克”的希望。 然而,由于“准入制度”依然延续了硬性的“盈利性指标”,以及整体IPO节奏的不确定性,创业板虽然为盘活市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依然与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们失之交臂——在互联网浪潮的第一个十年里,BATJ,先后赴美赴港上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