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受访者是黑格科技创始人兼CEO桂培炎。四年时间,从一个懵懂的学生到独当一面的创业者,桂培炎带领这个年轻的团队完成了逆袭:从7个人变成了200人,在刚刚过去的 2018 年,又拿到了IDG领投的3.25亿融资。 他并不讳言年轻带来的选择经验局限,但在奋力创业的路上他发现了踏出去才是最重要。 2015 年 6 月,广州最闷热的季节,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桂培炎和 6 个伙伴集体休学,怀着“要做中国首款私人定制无线耳机”的梦想,只带着简单的行李从美国飞回国。 四年后,从一个懵懂的学生到独当一面的创业者,桂培炎带领这个年轻的团队完成了逆袭:从7个人变成了200人,在刚刚过去的 2018 年,又拿到了IDG领投的3.25亿融资。 从有创业想法开始,向左还是向右时刻都在考验着这个 92 年出生的年轻创业者:继续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完成学业还是休学创业,选自己喜欢的产品经理还是CEO角色,走设备研发路线还是应用路线....... 他并不讳言年轻带来的选择经验局限,但在奋力创业的路上他发现了踏出去才是最重要。 7个肄业生创业对于桂培炎来说并不是第一次。 在国际学校读高中期间,为了不再花爸妈的钱,他和两个同学成立工作室提供留学服务,当时每个月会有十几万的收入。 大二的时候还曾和朋友在各个贸易平台上接单,然后去国内寻找优质供应商生产,按需生产完之后再给到欧洲、土耳其等世界各地的客户,赚取差价。但后来由于利润以及精力问题,桂培炎认为对于工科背景的他来说“并不能当作一个事业来做”。 大三的时候,美国的学生中流行一种手工定制的耳机,价格高达数百美元。发现商机后,他与同校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以及策略媒体等专业的几个伙伴挤在7㎡的阁楼里鼓捣了几个月,成功开发出3D打印定制式耳机,半年内挣到30万元人民币。 2014 年,他们参加了北美地区创业大赛,通过激烈竞争桂培炎和团队在 13 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桂冠。而在这项由美国人举办的创业比赛中,黑格团队是唯一一支非美籍参赛队伍,而这也给了他创业的信心。 当时,桂培炎的想法很简单:想去改变一些事情。 有了创业念头之后,他给其他6人挨个打了电话,“在电话里我只给对方五分钟做决定,大家不能讨论商量,不要去问父母的意见,你要回去就回去,不回去就不回去”。 彼时,这 6 人中的四个正读大三,一个大二,还有一个大四马上要毕业。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被誉为“公立常春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并称“美国公立大学三巨头”,它的工程学院在美国大学中始终排在前五,休学创业意味着放弃这个学历本身带来的荣耀以及必须面对来自家庭的反对和创业成功率低的后果。 但在他看来,那个时候人心最齐,不能等下雨的时候再收衣服。就这样带着一腔孤勇和不确定性, 7 个人在 2015 年儿童节当天踏出了广州白云机场的大门。 最想做产品经理回到广州之后,7个人开始兵分几路找办公室、注册公司、找投资人、完善产品.....在找到租金合适位置合理的办公室之前他们只能在桂培炎的家里搭起临时的实验室,一切都是不曾经历过的复杂。 对于创业项目来说,生存条件就要有融资,“刚回国时我们都是拿着计划书到全国各地寻找投资者”,桂培炎形容这是“跨省围捕”。 属于黑格科技自己的办公室也在广州天河区的联合社区正式落户,公司的运营步上正轨。七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了职位,CEO的职位是最后选剩下的,桂培炎最想选的其实是产品经理,而他也是团队中公认动手能力最强的。 在谈到核心创始成员的角色时,他更倾向于让大家在一个方向上沉下来,在他看来,很多从学校出来的创业者很难做角色的转换,认为错了还会有人让你改正,所以会出现频繁更换角色,这其实会导致更迷茫。 除此之外,这种团队决策方式也被桂培炎保留到现在,比如在决定要不要建立智能化工厂时,他会召集核心成员把所有的利和弊写下来,包括投资成本、建设必要性等,之后形成方案,经过讨论寻求一个最优解。 随着业务的发展,团队由最初的 7 人发展到 20 人、 100 人直到现在的 200 人,在以倍数增加的同时,如何让这个团队持续保有战斗力对桂培炎来说是个挑战。 他也逐渐发现了人员管理上的不足:有些事表面能看到,但是在落地执行和实际执行层面上这个年轻的CEO还是有些抓不到,这就让管理上显得松散缺少章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