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沈萌认为,科创板创立之初应该不会以行业属性来划分和考量,而是会更多考虑企业规模。所谓的企业规模,首先指的是企业科研能力的积累,其次是企业营收(不是净利润)的积累,第三才是企业估值。 “因为科创板改革的新的制度太新了,它是否能顺利落地、能否顺利运行,前期都有一个过渡周期。在这个周期里,应该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而且规模有一定积累的企业。否则,即便是符合要求的企业,但规模太小、波动太剧烈,或者未来的成长性预期不太强,都不太可能登上科创板。” 沈萌强调称,不管是基于哪个指标做出的选择,都是一个直接的参考,但更为主要的还是对企业本身硬性指标的选择。 对于这一观点,北京一位券商人士也表示认同,另外他补充指出,目前科创板即将进入落地期,布局窗口就在当下,已有不少券商在全力备战,把握这次的博弈机会。“某券商 2019 年度工作会议,投行部、公司金融部两个部门,已经针对科创版进行布局,把科创板相关业务列入今年工作重点部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