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点,《奔跑吧兄弟》前三季总导演岑俊义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做《爸爸回来了》时,官微上的每条留言我都看,第二季就知道,小甜馨的什么话扔在网上可以火。以前我们做节目是一层一层审片。但是互联网一期节目扔出去,大众审片,人人平等。网友们给你的反馈,永远是最直接的。 可见,在 90 后甚至 00 后为主的年轻群体,逐渐成为综艺节目的主要受众后,以哔哩哔哩为首的网站中,所发布的相关视频中弹幕的讨论内容,及视频的播放量等,以成为专业电视人衡量节目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对于各大长视频平台,似乎也在向这个趋势发展。 过去几年,在“流量至上”的影响下,文娱及互联网行业,大多是以数据指标作为评判一个视频甚至视频平台的指标。而这个数据指标,大多是依据播放量的高低,给作品定价,由此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播放量高的作品,其广告价格也会相应提升,便吸引来更多的平台来抢,作品方甚至也会进一步炒高卖价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便是不少影视、音乐作品方纷纷选择通过刷播放量的方式,将自己作品的价格抬得虚高。刷量几乎成为行业公认的潜规则,导致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很多所谓的爆款,都存在刷数据、粉饰数据的情况。 这样的背景下,视频平台选择关闭前台播放量无可厚非,然而播放量关闭后,广告主们又该以哪些数据作为投放的判断标准。以爱奇艺为例,在去播放量后,以“内容热度”代替一部剧的播放量。 根据当时爱奇艺官方的解释是:“内容热度客观体现了一个内容的受欢迎程度。它包含了用户观看行为数据、互动行为数据、分享行为数据,是综合取得的数据体现。而其中,互动行为数据是用户在观看内容时产生的评论、点赞、转发、弹幕、点击拖拽等数据。” 也就是说,用户的视频观看时长及完整程度,包括转发,点赞,弹幕等行为,都会产生热度贡献,进而成为重要的判断指标。至此,弹幕已不再是单纯供以观众发表观点的存在,随着发展,它庞大的受众群体,又赋予了它更多的意义与功能,使它进一步发展,成为了“节目制作的参考依据”和“衡量视频作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监管风暴下弹幕的未来当然,这个日益庞大的受众群体,给弹幕本身带来的,不仅是成长,还有其背后巨大的潜在流量与利益。 正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重视弹幕上的内容,也会积极地通过弹幕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弹幕逐渐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开始被影视剧利用起来。最早如电视剧《老九门》里,配合剧中人物特写镜头出现的“美颜时刻”,vivo就曾以“vivoX7 前来打柔光,照亮佛爷的美”刷了满满的屏。据网传,这次尝试,在当时开辟了弹幕营销的雏形。 如今,在剧情中插播“广告神句”刷屏的弹幕式营销,已屡见不鲜。以《欢乐颂2》为例,公开数据显示,有 51 家品牌广告植入的《欢乐颂2》,通过云合数据发布的公开资料来看,从该电视剧播出的 5 月 11 日至 5 月 26 日中,全网近 145 万条弹幕, 30 万条评论。其中涉及品牌广告的弹幕1. 59 万条,评论 2105 条,涉及品牌广告的弹幕和评论分别在全部弹幕和评论中占比1.1%和0.7%。 据观察,这样的弹幕刷屏式广告,在视频中只出现 10 秒钟左右,但由于广告语和影视剧剧情或人物相关,因此极易令观众产生一种广告也成了剧情的一部分,或是和品牌主一起吐槽的感觉。这样的弹幕营销形式,如果插播得恰到好处,不仅不会让观众厌烦,反而会使观众产生一种情感共鸣,进而对品牌产生更深的印象甚至好感。 而除了出现在视频中,弹幕也开始被运用到了各个地方,逐渐发展成一种更加大众化的文化。如之前的天津、成都等 7 个城市的公交车,北京地铁及京广高铁的车身上,纷纷被弹幕霸屏。旁边带着哔哩哔哩图标的“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等趣味性颇高,又带着内涵的弹幕语言,被贴在车身上,其高曝光度的户外推广,成为了吸粉的宣传手段之一。 不仅是线下,在线上,弹幕也开始融入社交平台,除了已经司空见惯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弹幕也以“H5+弹幕”的形式,作为交互的一种,使用户的观点或感想,以平台为载体传播至更大范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