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小饭桌(ID:xfzmedia),作者:柴容,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农民不是互联网遗民”,当一二线城市正处知识付费风口,K12 等各领域的在线教育兴起,针对农民的在线教育却一片空白。 看准市场痛点的赵广决心做一所线上的农民大学。 2017 年 8 月赵广创办了天天学农,通过在线录播课向种植户传授农技知识、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助其增产增收,用户可以通过天天学农APP、微信公众号在线学习,其中部分课程需要订阅付费。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天天学农已沉淀了 200 万用户,签约了近 1000 名农业专家,上线了 1000 多门课程,已触达 200 多个地级市。 天天学农的模式也受到资本的青睐,一年共融资三轮。 8 月 8 日,天天学农宣布完成由雍创资本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 2018 年 7 月天天学农曾获得由经纬中国、长策投资的 2500 万人民币A轮融资, 2018 年 5 月获得经纬中国投资的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 农民是门职业回乡下探亲的一个月,赵广找到了二次创业的方向。 作为华为的技术老将,赵广第一次创业看准的是软件开发众包,但市场空间远没有预想中那么大,权衡之后他卖掉了公司,回了趟乡下老家。 乡下的生活让赵广一改对农民的印象。农村不仅智能手机普及率高,农民们都用上了微信、今日头条等APP,更让赵广意外地是农村还出现了一波儿做规模化生产的农民。 但赵广也有体会,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离农业强国尚有距离。对比了美国、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后赵广发现了症结所在,中国的农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欠缺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农学知识,最关键的是还找不到为自己赋能的学习渠道。 农民传统获取农技知识的渠道一般有两种。一是向售卖农业化肥等农资的商品店咨询,但往往店主以销售为导向为农民推荐,农民最后得到的不一定是最佳方案;第二是咨询农技员,但农技员没有实操经验,主动服务的意愿并不强,服务能力也参差不齐。 当时一二线城市正值知识付费风口,K12 等各领域的在线教育很是火热。赵广从中受到启发,找到在互联网农业深扎了多年的大学同学闫子铜(大丰收CEO)探讨后,初步有了做农民在线教育的想法。 但为了避免第一次创业踩过的坑,赵广还是沉下来心来做了深入调研。先从农民接受再教育的发展脉络来看,赵广发现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波儿红利期。 第一波是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再就业需求爆发,催生出了新东方烹饪、蓝翔技校等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机构。 第二波红利是因土地流转和消费升级分化出的新职业农民,需要更系统化的农技知识提升产能产收,天天学农就是想搭上这波红利的早班车。具体来说,自 2014 年国家要求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化后,农村出现了一波尝试规模化种植的农民,同时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倒逼农村种植端的种植结构变化,农村出现了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截止去年底,返乡新农人就达到 800 万的规模,职业农民也达到了数千万的规模。 这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中国农村在种地人群有2. 3 亿,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测算,天天学农的教育服务市场是在千亿规模”。 赵广强调农民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个职业。新职业农民种植生产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口粮问题,而是一种商业行为,这推动他们必须要去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那农民愿意付费学习吗?这是赵广遇到最多的疑问。赵广的答案是,对于新职业农民来说,农技知识已成刚需,同时他们具备付费能力,知识付费是助其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他们何乐而不为。 下定决心后,赵广拉来了华为、腾讯、阿里的朋友组建了有互联网思维的农学军。在 2017 年 8 月拿到大丰收的天使轮投资后成立了天天学农。赵广给天天学农的初步定位是,瞄准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职业农民,做一所线上的农民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