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银杏财经(ID:threemornings),作者:罗桑榆,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最近,大陆首家Costco在上海市闵行区开业,当天无数上海居民倾巢出动,场面十分壮观,由于卖场内人流过大,商家不得已贴出停车还需等待 3 小时、结账 2 小时,半天之后临时宣布暂停营业。 在这群疯狂的购物人群中,上海大妈担当了生力军的角色,她们所到之处,可谓是“寸草不生”,不论是一千多块的茅台酒,还是十几万的爱马仕包包,一秒钟就抢没。 这背后带来的结果是Costco股价大涨5%,市值猛增超 60 亿美元。其实不仅是上海,中国任何地方的大妈群体战斗力都极其强悍。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中国大妈永远不缺的就是“套路”。 从楼市 10 年到海外置业,从黄金抢购潮到股市风云,纵观这些年理财市场,银行、证券、房地产及另类投资领域随处可见大妈们活跃的身影。 中国大妈一出手,你就知道有没有。 壹 不是所有上了年纪的女性都叫大妈,钱袋子与购买力是大妈与普通中老年女性的重要衡量指标。 在市场上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 2013 年是中国大妈崛起的元年。但实际上,大妈的发迹,几乎与我国 90 年代末的经济发展轨迹同步。 温州人炒房,最初是从自家门口开始。 1998 开始,温州的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促使当房价以每年20%的速度猛涨。这个时候出现一股神秘的力量,由一些温州企业老总的太太们牵头,拉上她们的闺蜜、侄子、三叔公、七大姑八大姨打辅助,号称 “温州太太团”开始正式进军房地产市场。 她们右手拿着银行卡,左手握着房产交易单,敢抢敢拼,买房如买菜一样,大手笔掷金的气势丝毫不输给她们背后的男人。 在温州炒房初尝甜头后,她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城市。 2001 年 8 月 18 日,第一个温州购房团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三天买走了 100 多套房子, 5000 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 从那之后,全国各地的一、二线城市,只要有新盘发售,随处可见标有温州字眼的大巴车,而里面坐着正是前来看房的温州太太团,太太们很淘气,动不动就将几十上百亿资金洒向那片她们并不熟悉的土地。 通常情况下,太太炒房团看好一个地段之后,首先缴纳数以百万计的定金,一直到众多项目纷纷挂出“售罄”,方才散场而去,等到时机成熟,再转手卖出。 炒房团的大手笔,引得全国楼市一片火爆。凡是太太们路过的地方,房价肯定会飙升,这几乎成为了世人眼中的一条不二定律。 据统计,从 1998 到 2007 这地产黄金十年,大约有 2000 亿元温州资金投向全国房地产市场。在一线城市赚得盆满钵满后,她们又远征云南,拿下贵州,顺便过路的时候搅一下重庆的局。 不过,这一切在 2007 年以后便江河日下。 面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相关调控政策接连应声而出,央行六次加息、按揭首付和比例增高等手段成了调控房价的工具,再加上 2010 年 4 月史上最严“限购令”出台犹如一剂猛药,彻底止住了全国各地炒房团大规模狂奔的脚步。 如今回头看,温州太太团在当年看似有着无与伦比的市场号召力,算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流派,以至于无数人争相效仿试图搭上这挣快钱的列车。 但后来事实证明,无论你目光多超前、胆有多大、钱来得多快都敌不过一纸调控。 “房子我已经暂时不买了,钱拿去投了股票,不过我知道股票只是暂时投入的地方,毕竟风险很大。如果有新的投资方向,我肯定会立即抽身。” 这是限购令出台后,几乎所有参与炒房事业的温州人共同想法。国内房价炒不动了,热钱的去向成了新难题,有的人彻底退出将资金投向了见效慢、回报相对较低的温州本地文化、旅游、新能源等产业。 也有的人在等待和找寻房产新机会,将目光聚焦到了国际市场。 2010 年,韩国政府推出新的移民政策,外国人只要在济州岛购买价值 5 亿韩元(约合 270 万人民币)的房产,五年之后就能获得韩国永久居留权。 上有移民政策的吸引下,不少中国企业纷纷选择在济州岛开发房地产,国内炒房团的事业在那里迎来了第二春。 2013 年,韩国济州岛预售屋热销,“99%是中国大陆民众买的”,而中国大妈便是这波购房大军的冲锋队。到 2015 年下半年,济州岛房价已经涨了两三倍。 然而房价虽然上涨,大妈们想要脱手变现却绝非易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