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鹿鸣财经(ID:luminglab),作者:鹿鸣财经,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所有的“快”增长,都离不开“慢”积累。 LUMING LAB 出品 “让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归金融”。 这是在一次公开分享会上,趣店一位高管对公司的描述。从消费市场上来看,用户对于金融服务的诉求确实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更多产品”或“更高效率”,所以,金融科技产业都在想办法通过输出科技能力来服务更多的金融机构,从“靠金融赚钱”转变为“靠服务赚钱”。同样,趣店意在于此,也执着于此。 趣店CFO杨家康也曾有过类似表述,“我们现在的方向是,不直接做金融,而是通过技术优势和大数据积累来服务金融机构,辅助和支持他们践行普惠金融。” 今年 8 月 16 日,趣店(NYSE:QD)发布了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的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 2019 年第二季度,趣店集团录得总收入22. 2 亿元人民币,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调整后净利润11. 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1%,再创历史新高。 如果说话术表达往往不够具有说服力,那么数字永远是最直接、最可信的。财报数据或许能够真正体现出一家科技公司技术护城河的多维深度。 01 ABCD的技术,C端的资源,B端的生意 众所周知,金融服务行业已经经历了电子化到互联网化的转变,现在又因其与数据的高度相关性,成为最先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的行业之一,并被写入《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 一直以来,智能金融都依赖于“ABCD四大技术”,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数据(Big Data)。 其中,大数据技术为智能金融业带来了格式丰富、跨越不同维度的大量数据,而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够精准提取诸多有效价值和信息,诸如实时风控、交易预警、黑产防范、消费信贷和反欺诈等业务,都需要大数据和实时数据的有力支撑。 而趣店目前拥有着处理上亿级别行为数据的分析能力,同时,依托纯线上自动化模型以及对消费场景、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识别用户行为、解析用户需求。 基于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数据实力, 2018 年第三季度开始,趣店正式启动了开放平台战略。一方面,趣店通过强大的数据体量、大数据分析能力和高效的交易系统,识别平台中的多维度用户,并分发、转接用户给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帮助其进行大数据分析及降低获客成本;另一方面,趣店为高质量互联网流量场景APP提供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帮助其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助其流量变现。 开放平台最核心的精髓,说白了就是:聚合C端的资源,做B端的生意。 财报显示, 2019 年第二季度,趣店开放平台业务录得收入近4.0亿元人民币,环比第一季度增长150.8%;同时,趣店资金来源继续保持健康充裕,截至二季度末,趣店共与 100 余家持牌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资金余额增长至 287 亿元,同比增长91.8%。 看来,通过用数据和技术做支撑服务,在切分金融服务链条和升级完善自身能力的同时,趣店成功实现了用科技力量更高效地为金融机构和流量平台进行赋能。 02 为什么是趣店? 其实,“科技赋能”人人都在畅谈,但真正有实力实现的,却是寥寥无几。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至今,从主要的2C业务转向2B业务,已经成为了各大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共识。然而,从业务本身来看,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开放平台业务,通过科技赋能给金融机构和流量平台,并非易事。 对持牌金融机构来说,他们风险偏好更低,用户识别策略更加保守,在选择金融科技平台合作伙伴时也就更加挑剔;对流量平台来说,只有选择行业积累更深、口碑更好的金融科技合作伙伴,才能给既有用户带来更多元化的产品体验和更好的服务体验。 毕竟,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合规、稳健才是最长远的发展之策。 而要想实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进行精准的识别和风险管理,只有那些本身技术实力过硬、在巨大交易规模和多个交易周期下积累起海量用户行为数据的头部企业才能够真正做到。显然,这样的金融科技平台在整个行业中可谓是“凤毛麟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