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3 月 21 日,小篮单车和青桔单车在北京市调整起步价,从先前的每 30 分钟 1 元更改为每 15 分钟 1 元,超出时长后为0. 5 元/ 15 分钟。 4 月 8 日,摩拜单车跟进调价,从先前的每 30 分钟 1 元更改为每 15 分钟 1 元,超出时长后为0. 5 元/ 15 分钟。 4 月 15 日,哈罗单车提价,从每小时 2 元,调整为每 15 分钟 1 元,即骑行 1 小时要支付 4 元,比调价前翻了一倍。 虽然引来用户一片哀嚎,但是单车运营商们的盈利情况有明显改善。美团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显示,与今年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共享单车的经营亏损大幅收窄。 10 月美团摩拜再次调价时,宣布从 10 月 9 日开始在北京调整计价方式:骑行 30 分钟以内收费1. 5 元,骑行超出 30 分钟,每 30 分钟收费1. 5 元,给出的理由是“为了让平台更好运营下去,形成良好的循环”。 “大家理性了,过去拼谁投放的车多、投放的速度快。但行业遭遇困难后,大家更重视运营效率、与城市管理者的配合、用户体验。”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访谈时表示。 价格提升之后,可能会流失一些用户,在丧失了补贴带来的价格优势之后,最终决定能否留住用户的是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共享单车正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 据悉,哈啰出行、青桔单车等公司研发了智能调度数据、智能视觉交互系统,可实时识别、智能判断和管理共享单车,实现投放数量、骑行需求与停放管理之间的动态平衡和效率最大化。 2019 年,太冷了 没有一家共享单车公开宣布融资 曾经的共享单车,风光无限。公开数据显示,诞生仅仅两年,截止 2017 年,市场上就涌现了 70 多家共享单车品牌。而如今,市面上的共享单车品牌不到十家。 一度,共享单车的颜色都不够用了。而在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中,这个行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美团并购的摩拜正在不断被堙灭。“新摩拜单车”上“Mobike”标志仅出现在车锁和车把手上,车身上是大大的“美团APP扫码骑行”,颜色也由橘红变成“美团黄”,并且新车只能用美团APP扫码骑行。 在押金难退已持续一年时间之后,ofo忙于“搬家”和裁员。据证券时报e公司 12 月 6 日报道,ofo即将开启新一轮裁员,裁员规模达百人以上,考虑到ofo目前总员工数已不足 200 人,意味着ofo此次年底前裁员将超过50%,并且ofo还可能再次搬家( 3 个月前刚搬过家)。 两大共享巨头如今都深陷各自的围城,让人唏嘘。而在这背后,是一场资本的集体落败。据公开报告显示,共享单车行业累计获得超 600 亿元融资(仅包含已公开部分)。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这 600 亿资本让共享单车成了风口的猪,吹的多高,跌的就多惨。 2018 年共享单车投融资总额的增幅明显低于 2017 年。巨头们尚且如此,小玩家就更没机会了。资金一跟不上,很多共享单车企业彻底倒下。 2018 年,有些共享单车仿佛一夜蒸发。 2019 年,市场的出清依然在继续。回顾这一年,没有一家共享单车企业公开宣布获得融资。只有今年 7 月中旬,有消息传出,哈啰出行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 4 亿美元融资,哈啰对此则不予置评,至今尚无下文。 融资跟不上,成为共享单车们死掉的理由。今年 9 月,有媒体曝出,共享单车品牌智享单车拖欠 90 名员工工资 269 万、赔偿金 135 万,同时官网显示的市场合作和客服热线均已经无法接通,办公室人去楼空。 智享单车CEO曹康对媒体表示:“资金比较紧张,现在智享单车的这轮融资谈得有点拖沓,中间没有衔接好,造成这个情况。” 冬季,本来就是共享单车的淡季,随着哈啰助力车被清退,共享单车的日子更加难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