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P2P,在大众眼中,就这样平淡且安静得画上了句号。 就在2020年终于跨入了最后一个月的前两天,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财经》杂志2021年会上宣布,全国此前运营的所有的P2P平台已经在11月中旬完全清零。 这个在大众眼中风光了十年的领域,终于落下了帷幕。 帷幕背后,有监管部门在马不停蹄地督促平台实现兑付避免坏账;有无数中小投资人在哭天抢地要求平台还回投入资金;更有无数双此前憧憬P2P行业如今却暗淡无光的眼睛…… 从一开始的良好初衷,到后来肆意生长,再到最后监管重拳出击,无数此前名盛一时的P2P平台不是倒在了行业浪潮中,就是逐渐在监管渐严的态势下选择销声匿迹。 宜人贷 如果说P2P行业是个年轻的行业,那么宜人贷绝对算得上“老人”。 诞生于2012年P2P热潮之中,甫一出生,就在一众同质化严重的P2P产品中出类拔萃。原因无他,宜人贷打的旗号就是“为城市白领人群提供借款咨询服务”,于是吸引了一群城市较高收入人群将资金投入到了宜人贷中。 在后来的宜人贷高管采访中,曾经对瞄准白领人群的战略进行过解释:一是该类客户资质较好,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白领人群多用互联网,网上的数据较多,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线上授信。 发展三年,宜人贷势头迅猛。准确地切入到了良好资金来源人群,迅速在P2P领域做出了成绩。2015年,宜人贷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2015年12月18日,宜人贷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第一股。 虽然在上市后宜人贷的股价一开始一路走低,但是后期势头强劲。上市后的半年期,宜人贷股价一路水涨船高。2016年8月11日,宜人贷股价相较于上市时的价格,涨幅超过了200%;相较于最低股价,涨幅甚至达到了十倍。 而当时的美国P2P领军企业LendingClub,市值也仅仅高于宜人贷0.8亿美元左右。 但是宜人贷的发展之路,在此时也踩下了刹车。 宜人贷虽然发展迅猛,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贷款坏账率在攀升。而且P2P行业监管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宜人贷的日子不再像以前好过了。 2019年,宜人贷开始进行转型过渡,唐宁甚至将宜人贷和宜信部分业务进行了重组。就连宜人贷的名字,也被升级为了“宜人金科”。 但是名字中带金,并没有给宜人贷带来好运气。2019年,宜人金科的促成贷款总额为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8.23%。同期公司净收入和净利润都有着超过20%的下滑幅度。 再到今年4月份,在央行提供的一份回复内容中显示,宜信旗下知名P2P平台宜人贷已被纳入北京互金风险专项整治范畴,北京互金整治办正对其开展清理整顿。 宜人贷如今再也不复当初的荣光。 陆金所 除了宜人贷之外,另一家更具风头的P2P企业,当属陆金所。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陆金所背后也有着一颗参天大树,那就是中国平安集团。 借助P2P的浪潮,平安集团在2011年9月于上海注册成立了陆金所,于次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了网络融资平台。 陆金所可谓是最早一批的P2P选手,在内部人所称的陆金所1.0时代,P2P是陆金所唯一的业务。 与其他家P2P不同的是,由于背景平台巨大,出生就含着金汤匙的陆金所很快就在P2P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2016年,陆金所的P2P业务交易量排名全国数千家P2P机构第一。 但是就这样一家背靠大树,拥有绝对实力的P2P机构,却早在2016年占据了全国P2P交易量市场第一的背景之下,开始了渐渐将P2P业务剥离出中心。 在陆金所的执掌人计葵生的计划中,陆金所追求的P2P业务只是1.0版本的陆金所。2.0时代的陆金所就已经转变为跨门类经营的开放金融平台,而不仅仅只是单一的P2P机构。3.0版本的陆金所更进一步,将P2P业务列为非中心业务。 在3.0版本提出的2015年,正是陆金所P2P业务登峰造极的一年。陆金所其实早就在准备P2P业务的退路。 在2018年转型后,陆金所早已不是依赖P2P业务的金融机构,而是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金融产品业务开发,财务咨询等方面。 2019年,处于P2P监管风头的时候,陆金所宣布退出P2P业务。如今的存量P2P资产规模,已经降至整体的8.5%。 P2P江湖再无陆金所。 拍拍贷 如果论起究竟是谁提起了P2P这一概念,可能各有传闻。但是要论起中国P2P江湖由哪家而起,拍拍贷当仁不让。 2007年7月,上海嘉定,几个年轻人一起凑钱成立了拍拍贷。拍拍贷成为了中国第一家网络信用借贷平台。 创始人决定借鉴国外的P2P平台Zopa的发展模式,成立“纯正”的P2P业务平台。这种借贷模式在当时的国内,实属于“一股清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