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搜索,一个看起来很美,实践起来却很坎坷的偏正短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小而美,可以看到大数据,可以看到大众与长尾的碰撞,也可以看到技术赋予商业的力量。 文/天下网商记者 范婷婷 “天猫搜索的结果中已经加入了个性化的因素,不同的买家ID或者不同的cookie,由于以前的购买或者浏览行为不一样,看到的搜索结果也可能不一样。个性化的算法在搜索结果和营销资源等方面的充分应用,目标是让消费者看到和他最相关的商品展现,最终实现千人千面的天猫。”这条天猫CEO逍遥子发于8月2日下午的微博,解释了近日来淘宝用户“搜索同样关键词却呈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这条微博犹如一场蝴蝶效应,其影响可以辐射到整个淘宝大大小小的卖家。对此《天下网商》记者采访了一淘搜索负责人鬼脚七,对个性化搜索做了一次详尽的分析。 目前个性化搜索尚处于测试阶段,平台方随机挑选大约5%的流量作为测试样本,通过个性化搜索后的点击率、转化率等各项指标来进一步优化淘宝搜索。预计三到四个月之内,会有初步的数据统计结果。 什么是个性化搜索 个性化搜索,顾名思义,就是在搜索过程中融入个性化元素。 鬼脚七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个性化搜索的原理:一方面从用户角度来讲,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体现在网购行为上,就是各人的偏好不一样。这种偏好可以反映在很多方面,有价格偏好、类目偏好、地域偏好、使用偏好、品质偏好等等。尤其是不同的购买能力会导致用户对不同客单价或者品牌的偏好。恰好淘宝有能力对这些偏好做一定的挖掘,然后按照不同维度把用户做进一步的细分。 另一方面,从搜索的角度来讲,平台有两件事情可以做:首先挖掘用户的需求,然后明确他们的消费指向,包括对消费者的各种偏好信息杂糅后得出的一个划分;其次是对商品的分类,比如一件商品它的档次是高端还是低端,品牌定位于什么年龄层等,平台可以通过数据的采集,把商品按照各种维度进行分类。这两件事情做好后,当客户进入到淘宝购物时,平台就能够把他们跟商品做一个相关连线。如果该消费者是我们俗称的“屌丝型”客户,平时喜欢买打折商品,价格倾向偏低,那么搜索给他呈现的结果页面就会偏向低价位的产品。如果观察到一个消费者年龄在30+,消费能力比较强,并且注重对品牌的追求,那么平台方在其搜索的相关页面中,就会把符合他消费习惯的产品尽量往前排。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串联这两者的关系:如果系统检测到某个消费者对新品的关注度比较高,淘宝就会相应地为他呈现更多当下流行的产品。那么应该如何定义新品呢?商品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标类和非标类。标类的更新不会很快,比如3C产品,基本有明确的上市时间,定义新品比较容易;而非标类只有品牌会有新品一说,比如一些服装品牌等。所以对于非标品的新品抓取工作就显得相对困难,无论是从技术手段还是卖家方来说,很难做到绝对准确,但这将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目前一淘的挖掘有效率大概能达到80%,也就是说平台方所认为的新品中,有80%以上确实是新品。通过这种针对性的搜索结果展示,转化率会比正常情况下高一些。 在这个例子中,其实就体现出了个性化搜索的两个方面,即用户的划分和商品的划分,以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要做到这种有效的相关性,一方面需要和类目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商家在上架时,对商品有更加精准的描述。而搜索方自己也会做深入的挖掘。 而对于卖家来说,个性化搜索有助于提高流量的价值。原本消费者进入到淘宝页面后,搜索相同关键词的结果展示页面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消费者不能很快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对于商家的展示也是一种流量的浪费。 而如果换成个性化搜索,就形成了千人千面的搜索结果展示,那么客户可以看到更多与自己的预期相符合的产品,店铺也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也就是说提高了流量的价值。 这对于店铺风格比较明确的店铺来说,可能不用花很多的成本去做推广,就能吸引到质量较高的目标客户,无论是对商家还是买家,都节省了时间成本。 所以个性化搜索,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根据不同人群以往的购买偏好,为客户提供与之类似的商品,用更加精准的定位,契合度更高的搜索结果,来提高产品的点击率以及店铺的转化率。
个性化搜索的难点 但是鬼脚七也坦承,个性化搜索,虽然听起来很美,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 首先,在做客户区分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困难。用户意图的识别会是一个非常纠结的过程。先不说用户本身根据年龄、性别、地域、收入等各种维度产生的差异,而且目前淘宝上还存在很多两人以上共用一个账号的情况,比如男女朋友,比如父母子女。这种情况导致他们的购买行为有时候在系统看来是“矛盾”的。如果系统识别你是女性,可是你却购买了男性的夹克,这时候系统就“傻眼”了。个性化搜索能做到的是,当默认你为女性时,你搜索“牛仔裤”,结果显示的大量产品为女性的牛仔裤,除非你键入的是“牛仔裤男”,那么系统就知道你是要为男性购买商品,它会遵照你的意愿来展示商品。 所以对于平台方来说,它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果搜索结果太死板了,反而会造成用户的反感。因为并不是所有买家都有明确的用户行为,大多数的购买行为可能是比较随机的。如果能识别出20%到30%的用户意图,在鬼脚七看来就可以算是一个初步目标的达成了。 其次,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究竟要怎么定义一件商品它是物廉价美还是档次比较高?一件衣服是适合办公时间穿着还是周末时间穿着?对一件产品的定位,还要考虑它的使用场景。目前针对这些不同维度的定位,将会采取商家和平台方双方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所以说,个性化搜索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在融入个性化元素的过程中,淘宝也希望有更多的买家参与进来。如果有高忠诚度的客户愿意描述自己的消费习惯,愿意帮助平台方优化搜索的规则,那是最好的方式。用户的参与度越高,那么个性化的实现程度也会更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