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盛大早期崛起的过程中也同样有地推的身影。陈天桥以网吧为中心在全国建设起了强大的游戏推广渠道,在现实的利益诱惑下,有超过10万家网吧参与到盛大旗下游戏的推广,这是《热血传奇》红遍全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地推是成本非常高昂的一种推广方式,“如果你有渠道能够在网上获取低价的流量,你肯定不会去线下走地推。”天使投资人丁辰灵表示,通常来说,地推的成本要比网上获取用户高。 丁辰灵表示,通常只有单个用户价值大的细分领域,地推才是有效率的。例如携程单个用户的平均消费金额超过4000块钱,通过地推拉到一个用户,就能产生这么大的流水,因此成本高一些也可以覆盖掉。 相比起互联网推广,地推是很“重”的一种商业模式,需要养一批庞大的推广团队,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在市场增长放缓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公司盈利。例如携程就被一些投资者诟病养着庞大的呼叫中心和地推团队,提升了公司的成本。 主打指纹支付的指付通市场经理杨怡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上海的地铁站设立一个5到10平米的小型体验站,月租金在1.5万到3万之间,负责推广的工作人员主要拿佣金提成,月收入在几千到一万不等,一个月下来,一个地铁站可以发展几百到1000个用户。除了在地铁站发展用户,指付通还选择在一些合作商户那里做驻场营销,即现场给人们办理指纹支付,告诉他们办理后马上可以在商户打折。 “我们算下来,这种地推方式发展一个用户的成本在50块钱左右。” 杨怡君表示。 为了提升推广效果,指付通可谓绞尽脑汁。不久前,指付通在上海虹桥地区的繁华写字楼当中开设了一家日式拉面店,一碗原价20块钱的拉面,如果是指付通用户,用指纹支付只要10块钱,这样的优惠使得每天中午都有大批白领排队来吃拉面,在白领们排队的过程中,指付通的工作人员又可以向他们推销新业务,而且这些用户办理后马上就可以在店里现场使用。 靠地推方式起家的还有上海订餐网站“饿了吗”,饿了吗的CEO张旭豪几年前从上海交大休学创办了这家网站,最初就是靠在上海高校一个一个宿舍的推广打响了知名度,现在公司正考虑向写字楼的白领推广其网上订餐业务。 张旭豪说,包括他这个CEO在内,公司的每一个高管都到写字楼里面亲自发过传单,地推是个体力活,“没有什么花头。” 当时“饿了吗”之所以选择地推,是因为网上缺乏一个好的渠道,能直接到达其目标消费者。 张旭豪说,通过地推来获取用户的好处是,顾客转化率更高,目标人群更加精准,用户对产品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在上海的各大高校到处可见“饿了吗”的广告传单,许多不愿走出去吃饭的学生在宿舍上网订餐,这构成了饿了吗最早的一批用户。 “地推有利有弊,最大的问题在于管理成本较高。”张旭豪告诉记者,地推能够成功首先取决于执行力、数据化、制度化三个指标,在此基础上,要保证公司内部有一套体系监测地推的效果,并保证可复制性。如果做不到以上几点,地推的成本将非常高昂,且效果不如人意。 除了地推,饿了吗也通过百度关键词优化、投放放量广告等方式获取用户。不过,网络推广就像“吸毒”,一旦上瘾,欲罢不能,百度关键字被炒热后,价格不断上升,效果却不见得一直很好。 “相比之下,通过网络推广比较省心。”张旭豪指出,如果网络推广和地推的成本差不多,他宁愿选择网络推广,因为管理起来容易——现在饿了吗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大概在20到30块钱。但事实是,许多时候网络推广无法达到地推的效果。 “地推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是否长期坚持做下去。”张旭豪指出,以其订餐网站为例,他认为只要坚持发好传单,就一定会有效果。 但张旭豪指出,要想建立起好的地推体系,必须要有一套数据化的方案,即有效统计地推的成本和产出,算出推广一个用户的成本有多少,他称饿了吗自己发明了一套可以计算地推到达率、转化率的方式。 地推对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假如一家公司想做一场大型地推活动,为每个在网上下单的客户送上一份20元左右的小礼品,这就涉及到一系列问题,比如参与地推的人员到底真正发出多少礼品?他们是否把其中许多礼品贪污掉了?为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必须设置一套严格的财务审核制度,需要增加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增加监督人员的人手。 此外,地推的瓶颈还在于其商业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即在某地区成功之后,能否有效复制到其他地区。 “建立可复制地推渠道的最有效方式是保证参与方的利益。”张旭豪指出,任何地推模式只要让参与推广的人员看到利益,很快就能在全国推起来,例如在学校里面,假如有那种地推方法让学生代理一个月赚到二三千块钱,很快就会有大把学生不分日夜地加入进来。 例如凡客就在发展初期招募了大量校园代理,给出20%的销售分成,一件79元的衬衣就能拿到15元。在2010年,很多校园代理月收入都能轻松达到三四千元,在这样的诱惑下,许多高校的学生趋之若鹜。 网络之贵与地推崛起 地推开始重新的流行的一个大背景是,近年来,在网上购买流量的费用已经高到许多创业者无法承受。 近几年来,不管是电子商务、团购、网页游戏,几乎互联网上所做的一起都绕不开百度、腾讯这几家大的流量入口。 独立电子商务行业分析师李成东指出,这几年流量费用之所以越来越贵,是因为整个互联网行业新增的流量渠道很有限,而涌进来想购买流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拿着风投的钱烧,把价格抬得越来越高。 李成东举例,在电商行业,现在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高达100块钱左右,而且每年都以30%左右的水平上涨。像京东、苏宁这样的大的电商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十几亿来投放广告,成为拉高流量价格的重要推手。 一家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数据分析部门负责人抱怨:“百度、淘宝这样的流量入口总是在你刚好要赚钱的时候,就开始涨价。”尽管这家公司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做流量的购买优化,但是一年还是要投入好几亿元用于购买流量。其结果是,通过网络做推广的公司大都活得很辛苦,最后都变成了给百度们打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