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9月成立到现在,不过三年多的时间,除了创立初始的1500万美元之外,创新工场总共完成了超过两支美元基金共计超过4.55亿美元和一只人民币基金3亿元的募资计划。投资了54个项目,其中不乏点点、知乎、友盟等公司,20家公司获得了A轮投资,1家公司完成了B轮融资,。创新工场在这些项目上的平均回报率达到18倍。 然而,创新工场终于是退缩了,在获得第二期美元基金的2.75亿美元募资之后,李开复宣布其从孵化器转型成为一家不折不扣的投资机构。 当初李开复的理想和梦想最后都在现实中国面前化为齑粉。 出色的现实主义者 在创投界,对许多人来说,他是有着真知灼见的天使投资人,在公共话语空间,他又是许多年轻人的导师。在不少场合下,他都会用理想主义的口吻鼓励人们去追寻梦想,但他却是一个很实际的现实主义者。 尽管李开复成长于台湾,受教于美国,但我们在他身上发现了所有一种只有大陆人才会有的懂得变通的精明和狡黠,无论是微软、苹果还是Google来说,这样的气质和性格都是最稀缺的,在国内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不懂得学会向大环境妥协的经理人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正是在李开复任上,Google成了谷歌,并全线出击在本土化工作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而在他离开后,Google中国的声势也立马衰颓下去。 所以,李开复在创新工场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微创新”理论,不他曾经要忘记他前Google人的身份,这个浸淫于追求和鼓励创新的Google文化的高管在去职后却宣扬这样的理论,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洞察时势并懂得变通的聪明人,他会在合适的环境中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 并不成功的投资人 但仅仅是审时度势并不足以让李开复和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在国内取得成功。 创新工场其实并不“创新”,无论是复制Tumblr的点点网,还是偷师Quora的知乎,加上李开复强调的“微创新”,我们会发现创新工场中的不少项目其实在创新上并没有多少价值和含量。在国内的环境中,创新与否其实并不是衡量一个项目是否,对李开复来说,他所遭遇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之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个与国内环境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身居大公司,或许他是一个杰出的职业经理人,但是绝对算不上一个优秀的投资人。 从某种角度而言,他对国内的互联网环境、创业氛围以及行业趋势潮流的判断,远远逊色于起在国内互联网行业中摸爬滚打数十年的雷军、周鸿祎。 雷军参与投资的凡客在F轮后的估值超过32亿美元,UCWEB的估值接近10亿美元,多玩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正筹划着IPO,他参与投资的企业现在的价值在150亿到200亿美元之间,周鸿祎作为天使投资人参与的项目包括迅雷、快播、酷狗音乐等项目。 和他们相比,创新工场的成就无疑要黯淡得多。 到现在,五十多个项目中,几乎没有一家算得上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包括知乎、点点等曾经在国内获得大量关注的明星项目现在都陷入增长的困境和迷茫之中,而唯一获得B轮投资的安全宝的募资金额仅为500万美元。
创新工场的两次转型 李开复毕竟不是一个深耕在国内互联网的人,离开Google的他最初就是一个创业者,不同的是,他有着更广的人脉和资源,有着让外界无法忽视的经历和资历,正是这一切使得创新工场成为可能性。 即使李开复和创新工场,在最初也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刚刚创立就能拿到1500万美元的投资。最初的创新工场在定位上恰恰存在着奇怪的混杂,既是一家初创公司,同时又是一家天使投资机构和孵化器。 而这样的角色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创新工场的困境,所以所以在经历了早期的点心、豌豆荚项目之外,实际上它在两年前就已经悄悄实现了自己的转型,成为一家专注早期投资的天使投资机构,集中精力于创业者的种子期及B轮以前的投资。 与其说创新工场是一家旨在“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的孵化器机构,不如说它是一个向创业者提供了借壳孵蛋的场所——创业者从创新工场获得天使投资、最初的办公场所以及李开复这块快金字招牌。 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意味着天使投资人成为初创公司的父母,他们不仅要具有眼光和视野,不仅要有勇气和运气,还要操心后者的衣食住行以及未来的成长,为创业者劳心劳力地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未来。 但在经历了创新工场的项目并没有取得如预想中的那样成功之后,在仅仅收获业界的关注喝彩却迟迟无法从投资项目中获得足够回报之后。现在的创新工场现在终于还是走上了第二次转型,他们以后不需要对创业者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只要提供资本和意见而已,成为一家更加专注于B轮以后的投资。 对李开复和创新工场来说,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失败的孵化器模式 创新工场本来莱想做中国的Y Combinator,但是无奈国内的创业、投资环境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几乎完全不同,在国内,孵化器模式并不像大家设想得那样美好。 雷军曾经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是看人胜过看项目,非熟人不投,这个中国现在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道破了国内天使投资的真理,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不止是创业者的能力,同样还有投资人的经验。 创新工场想做专业的孵化器,但是国内的孵化器模式和投资环境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实际上能够提供给创业者的经验和裨益十分有限,因为和这些理论上的创业导师相比,国内创业者有着更多的实践经验和阅历。 陌陌的唐岩出自网易,点点的许朝军来自盛大,唱吧的陈华之前是连续创业者,陈年曾经是卓越高层,我们观察现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会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创业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李开复和创新工场会讲出很多道理、对前景和趋势有着很多洞见、有着严格规章制度,但他们从来没有在创业界中证明过自己,相比他们,创业者更需要的是雷军那样自己本身就有着创业成功经验的资深人士的指导。 现在的创新工场最大的招牌是李开复,但没有任何成功创业经验的他同时也成为最大的败笔。 回到起点 很难说创新工场的转型就标志着孵化器模式在国内的彻底失败,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模式几乎从来就没有国内流行过,几乎从来没有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也许很多人已经淡忘了,但是这样的模式实际上正是在李开复和创新工场的鼓吹下真正走进大众视野并成为潮流的,而现在,也恰恰是他们亲手毁掉了自己的这一梦想。 对现实主义者投资人来说,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