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电极接在小白鼠的快乐中枢上,然后把开关放在小白鼠够得着的地方。然后,小白鼠就会不停地按开关,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直到体力衰竭昏死过去。 虽然说出来不太好听,但这的确是大多数服务提供商(IT业和传统行业)梦寐以求的境界,尽可能多的占据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也算值得万幸的事,这个梦想大多停留在白日梦阶段,能基本圆梦的只有毒品之于大人,网游之于小孩。 虽然现实却是很骨感,但这不应该阻碍向理想逼近一点点的脚步。那么,怎样的服务才能让用户流连忘返,难以自拔呢?通过根据个人的使用体验,和一些三脚猫的心理学知识去,我发现高粘性的体验应覆盖如下四个环节: 1、 把用户引到自己的服务 2、 降低用户在每一任务环节的体力、脑力付出 3、 对需求予以精确打击 4、 需求满足后继续诱发新需求 我自己回头看总结出这几句话,也颇感尴尬,因为它确实像“没用的真理”。直白得过了头,但我又想不出更合适的词汇。兴许给每一条配以示例稍作拓展,还能给让它稍显得“有点儿用”的。 1、如何把用户引到自己的服务 要做“利器” 人的行为其实很简单,当他有了某种需求时,就会从记忆里搜索能帮他满足目标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大多数大学生需要钱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因为父母总是有求必应,是获得钱“利器”。所以产品必须对需求场景定位精准,让深陷困境的用户记住你就像记住“有困难,找警察”一样。
如果你的产品还是初出茅庐,用户从没用过你,通过用户最信任的渠道做推广是不错的想法。比如,小米专攻刷机发烧友,因为发烧友是普通人购机最信任的人。当然,这只能帮你迈出第一步,后面的口碑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要做就要精准定位某领域,做“best at”。 唤醒需求 需求往往需要刺激才能唤醒。嗓子的干涩推动你接水的脚步,无意间撇到地上的百元大钞让你心痒。既然刺激可以唤醒人内心的需求,影响人的行为,那么,倘使你给用户以合适的刺激想能把他拉进你的怀抱。
人的需求很简单,趋利避害。所以面对用户,要么予以利,要么予以厌。在这方面堪称一绝的必须是360。倘若没有开机计时提醒,用户很少会有欲望去打开安全卫士做一番优化。但“只击败了全国6%的电脑”的出现让诸多用户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尼玛,赶紧优化一下”。
2、降低用户在每一任务环节的体力、脑力付出 不必思考如何选择 人最不喜欢的就是考试,绞尽脑汁去思考太痛苦了。那为什么界面总会催用户做“选择”呢?往往是因为产品没想清用户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就要反问用户您的酒是要35度还是52度呢;或者因为KPI的压力,加了新功能又舍不得去掉鸡肋老功能。越是不愿割舍,失去的往往越多。
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会帮助产品解除这些烦恼。紧盯你最擅长的领域,打磨精细。用户有了这种困难自己来找你,享用你最擅长的服务。但做少量的功能未免太不大气了,没有一点大平台的风范嘛。其实不然,只要在最初选择的目标需求时,挑选那些最大众、最持久的功能,同样用户量激增。比如,*情业、餐饮业可都是最古老的行业。 不必太仔细 练字,是很痛苦的回忆,因为要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如果用户到了你的场子,每次操作还得像操作化学仪器一样谨小慎微,流失率一定是你的噩梦。所以尽可能的只要用户随性地做些操作,就能完成任务,生理凯旋。大大的按钮,惬意的手势,随手摇一摇,搞定。 举个栗子,阅读类产品往往会采用分段加载以减少流量损耗,那么用户每读完一段就要重新诱发一次加载。触发加载有很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点击按钮,比如点点网的iOS客户端。但是,当用拇指去点那一小条区域,旁边还摆着5个tab按钮时,有没有感觉到呼吸都停止了。倘若换成糗事百科这种上拉手势刷新呢?读完一段,随手一拉,就开始加载新内容。当然,要是能判断用户马上就要读完已加载的部分,自动预读取新内容,让用户无需操作和等待,这个瞬间会更完美。
不要有后顾之忧 如果鱼知道躲在美味后的鱼钩有多锋利,即便诱饵再美味,它也会hold住蠢蠢欲动的心。如果用户发现在享受大餐后很难全身而退,那下次再迈步前就会小心掂量。所以,不要让用户对品尝你的美味大餐有什么顾虑。 比如,在网易新闻里第一屏是新闻列表。要想阅读完整新闻,用户必须经常进详情,读完再返回新闻列表。然而,iOS左上角的返回是右手拇指最难按的位置。既然每看一条新闻这么费劲,下次再看到一条可看可不看的新闻时,就要自己掂量下它值不值了。幸好,网易给详情页加了一个右滑返回的手势。所以,我会愿意去浏览更多新闻详情,反正退出来很容易嘛。
3、提对需求予以精确打击 (责任编辑:admin) |